网友提问:
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优质回答:
“快乐教育”误导了不少家长
最近几年,不知是谁又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口号。有的家长并没有搞清“快乐教育”的真正含义,就盲目地搞起所谓的“快乐教育”,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一、“快乐教育”并不是要放松学习
有的家长认为,快乐教育就是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搞那么累,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次,我亲自听见家长在一起议论,一个家长说:“要放暑假了,给孩子报一个补习班吧。”另一个家长说:“现在都搞快乐教育,假期让孩子快乐地玩吧!报啥补习班!”后一个家长,明显地把“快乐教育”,理解成了可以放松学习。
实际上,“快乐教育”的意思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并没有要放松学习的意思。
二、“快乐教育”并不是不让孩子吃苦
有的家长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天天快乐,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有的家长在家里一点活都不让孩子干,连装书包的事也要家长帮助干。家务活不让孩子干不说,听说有的家长还到学校去替孩子扫教室,充当值日生。
这样做的话,培养出的孩子不爱劳动,吃不了一点苦,将来到社会上又有什么用呢?
三、“快乐教育”并不是放纵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乐,过于放纵孩子。孩子不想写作业,就不写;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假期 ,也不去托管班,就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 ,家长也不制止。这样去放纵孩子,肯定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快乐教育”,决不是让我们放纵孩子。凡是放纵孩子、溺爱孩子的家长,最后都培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有一位家长三个孩子都靠上了北大和清华,主持人问他有什么经验和体会?他说:“没什么经验,就严格要求。”
四、“快乐教育”并不是不让孩子受挫折
孩子在人生中必须经历失败、挫折、困难和磨难,一切都是快乐和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他们像小树一样,必须经历风雨,才能健康成长。可有的家长只一心给孩子快乐、顺利,不想让他们遭受一点挫折。有的孩子都上初中了 ,家长还不肯让孩子自己去上学,而还天天接送。有的中学生上趟街,家长还得陪着。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材料: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一起搞夏令营,要去一座小山上。去这座小山,要经过一段水路。日本老师提出给学生发一个救生圈,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下让学生泅渡过去。中国老师和家长反对,怕出问题,主张租船过去。这就说明,日本老师的出发点是让孩子接受更大的锻炼和挑战;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却是把孩子不出问题放在第一位。中国家长这种过度保护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带来危害。
古代人有句话叫“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栽不出万年松”。我们不少家长已经忘记了这个道理。
结束语:
“快乐教育”,是几百年前有人提出来的,当时因各种原因,孩子无法正常学习,所以呼吁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理解什么是“快乐教育”,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真正的含义,不要曲解“快乐教育”,以误导自己、误导别人。
闫老师简介: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多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与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是快乐教育?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教育,才是从本质上让孩子快乐的教育。而不是生活中整天嘻嘻哈哈,愿做什么、想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浅层次的快乐,而追求这种快乐的教育,是阻碍孩子成长的教育。
那么,孩子的成功体验来自哪些方面呢?
第一、目标达成的快乐。比如说,一个语文考了125分的学生伤心地哭了,而考得90分的学生却高兴得跳起来。表面看,这不合常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目标不一样。考125分的学生,他的目标是130分;而考90分的学生,他上次才考70多分,他的目标是考及格。所以,分值低这个学生是快乐的,而分值高的学生却不快乐。
所以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是成绩越优秀越累,其实也是说明了这个问题。优秀的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了,或者是稳居前茅的学生,他又生怕自己掉下来。
第二、追求新知的快乐。每个人都是不断追求进步的,孩子也一样。当他们学到一种新的知识、学会一种新的技能后,内心充满着一种我又进步了的成就感而快乐。
我可以用我孩子的一个例子来证明这种快乐。那时他还没上小学,应该是只有5岁吧,那段时间,他迷上了折纸并会看折纸说明的书。
一天,有个同事结婚,我们都要去吃酒席,我们学校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有十多个,大家都要去。而他当时正在学折宝塔,最后一步怎么也没折像。我催促他等会儿回来折,他说:不去。我说:有好多糖呢!他说:不去。我说:某某都去了呢。他说:不去。
两分钟的对话当中,他没有抬起头来一次,是平静地边折边回答我的。
等我吃完酒席回来,看到方桌上堆叠着大大小小的宝塔,我被那壮观的场面感动了!我一进屋,他就高兴地告诉我:妈妈,我学会了!可以想像,那份成功感带来的快乐,怎么是一袋糖、一顿美食可以代替的呢?
第三、被人认可的快乐。我们都知道,小学生被评上少先队员、初中生加入了共青团、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时候,他们是最快乐最自豪的。原因是,这些就是对他们学习好、表现好的一种最好的认可。
如果孩子得不到认可,内心是怎样的呢?我上届一个优生,在一次期末考试后的假期“生活积累”作业中写到的心理,算是痛苦中的学生的共同心声了:
只因那118分的数学成绩,让妈妈的神经一下子就绷紧了。她看不到除了那118分以外的一切:我为语文的137付出了多少?我为英语的131努力了多少?我的物理成绩由及格边沿做到了优生,练习了多少?……她什么也看不见,而且还每见一个人都要把伤口扒开,再狠狠地撒上一把盐!她从来不会看到我的进步,从来看不到我的努力!这应该是我最悲伤的暑假了吧……
你看,多可怜的孩子!不被认可的教育,再优秀的孩子,也得不到快乐。
那么,平时学习中,哪些是对他们的认可呢?学习进步了,哪怕是书写进步、作文字数写足,或者说用到了好的写作方法,老师表扬他们,就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他们的快乐会油然而生。原来上课时坐不住,现在坐得住了;原来作业不按时完成,现在按时完成了;原来上课总是讲话,现在不讲闲话了等等,老师发现并表扬了他们,就是对他们改正缺点、追求进步的一种认可,他们内心就会其乐无穷。
所以,爱孩子的家长和负责任的老师,应该给孩子创造快乐的条件,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才是懂得教育本质的行为。那么,怎样去帮助孩子获得快乐呢?
第一、帮助孩子设立合适的目标。
新课程的一个教育理念是,找到孩子教育的起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特别是对优秀的学生不要再给他加负担。对差生也不要提出一定要考班上或者年级前几名的成绩目标。最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而达成的目标。
在这点上呢,还要注意,不要老是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学生是最讨厌家长口中的“别人的孩子”的。因为“别人的孩子”不是他们的目标。
第二、给孩子创造追求新知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向前预习,他就比别人先了解后面的知识,等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就比别人掌握得快一些、好一些。
语文上可以用拓展的方式。比如:让他多读一本课外书,或者说多背几首课外的古诗,或者说多背几篇课外的古文。当写作的时候,他比别人的语言要丰富、比别人的引用更恰当的时候,那种成功感带来的快乐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学校或家庭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让孩子来参与解决。
家长和老师都要在这方面变着法子想些办法,来增加学生内心的快乐。
第三、认可孩子的点滴进步。现在家长易犯的错误就是,一旦孩子考差了,就只有质问:你怎么才考这点分呐?你是怎么学的呀!一旦孩子考好了呢,即使内心高兴,嘴上也会说:才一次考好,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要骄傲哦。你看,孩子的快乐从哪里来?
部分老师也是这样,当孩子们考差的时候,就会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指责学生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完全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你看某某班又怎么样?某某班又怎么样?与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观念如出一辙。
有些老师老是带着有色眼睛对待班上的学生,认为班上的差生拉班上的成绩,而忽视了差生的点滴进步。
再展示两份作业,让大家体会学生被认可的快乐和作用。
这份是一个优生的书法作业,左边是红线以上是原来的基础,左下是练习过程,右边是练习一个月以后的样子。当我把这份作业作为范本展示时,我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的自信。这一份是一个差生的书法作业,左边是原来的,中间是练习过程,右边也是练习一个月后的样子。当我把她的作业作为进步作业在全班展示时,我第一次看到她脸上绽放的光彩!
被认可的感觉真好!
所以,家长和老师都要明白:没有天生的优生,优生是培养出来表扬出来的;也没有天生的差生,差生是老师和家长批评打击出来的!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的观点: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教育,才是快乐教育。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途径有:目标达成、追求新知、被认可。相应的,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帮助孩子设立合适的目标、给孩子创造追求新知的机会、认可孩子的点滴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今晚吃过饭,和娃爸聊关于娃的教育,娃爸说,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其他的都可以不用考虑。我相信应该有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想法,尤其是看到社会上很多负面新闻,我们对娃的要求和标准就会不自觉的降低。可是怎么样,才叫真正的快乐呢?是不是放任孩子不管,让孩子随心所欲的玩,就是幸福教育的唯一手段呢?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老师,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班级里面被同学们称为学神的人,脸上总是很宁静的表情,即使试卷发下来,错了一些题目,或者年级排名下降了几名,也不会有痛苦的表现。反而是那些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如果成绩考得不理想,或者年级排名下降了,会很痛苦,甚至来到办公室哭泣。
后来,我与学神聊天,我发现他竟然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关注的,不是一分两分的分数波动,也不是一名两名的年级排名变化。他说自己感受到的,是把一道题做出来的快乐,以及每天感到吸收知识,不断进步的快乐。所以名次和分数就仿佛是身外之物,是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目标。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肯定了这种体验,认为这才是人类获得的真正幸福,并为这种状态赋予了定义:心流。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心流是什么感觉,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以及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进入心流状态的方法。
一.究竟什么是快乐?
当我和老公畅想孩子的未来时,孩子爸爸说,我对她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快乐就行了。我不禁想起我曾经学习游泳的一件事。以前我一直是一个旱鸭子,夏天父母带我去河边玩耍,总是给我一个游泳圈,把我放在安全地带,自由的飘来飘去,那时,我是快乐的。后来我看到有人能够游到很远很远,我就求着父母给我报了一个正规的游泳课。当我通过一遍遍的痛苦的换气练习,真正的掌握了一门技能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快乐比我自由的飘来飘去的快乐,来的时间更长,境界更高。
有的时候回过头来想一想,当我们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练习,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并沉醉其中的时候,我们的心底,似乎升腾起了一种安定的喜悦,持久而深远。
作者在《心流》中为我们描述了这种体验: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
真正的幸福体验,是一种内在的稳定与和谐,是内在秩序的井然有序。我们体会到一种生命的进步和成长。我们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并且发现了自我和宇宙的和谐统一。
二.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快乐?
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
1.受制于基因和社会,导致迷失自我
我们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走路歪歪倒倒,即使还不能准确的发音说话,但是对大自然的探索总是令他们感到神奇和快乐。爬高跳跃,看到树叶掉落,掌握一项新技能,都会让孩子们哈哈大笑。孩子是天生热爱学习的。然而,当孩子慢慢长大,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不快乐的事,尤其是和枯燥的练习,成绩排名,奖惩制度联系在一起之后。
当孩子们早上不能睡懒觉,必须得早起去学校
当孩子们被家长禁止吃太多甜食,喝太多可乐
当孩子们在学校里与朋友相处的不太好,被朋友冷落
当孩子成绩决定了是否有读大学的资格
……
我们发现,例举的前两种情况,比如说想要吃甜食,想要喝可乐,想要多睡一会儿等等,是我们身体的内在需求,或者说是基因对我们的要求,而后两种情况,是我们必须收敛起我们的天性和欲望,融入社会,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太多时候,我们被基因控制,或者在社会中随波逐流,导致我们迷失了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迷茫和痛苦。
只有脱离了基因对我们的控制,比如身体渴望甜食,但是为了健康我们不可不抗糖化。还有不被社会要求和审美等所限制。剥离掉“本我”和“超我”,真正发现了自我,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2.精神熵太高,内在失序
除此之外,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
考试成绩不好,被朋友背叛,被父母批评,失恋等等。
明明想看书,想学习,想健身,但是静不下心来,总是想摸手机,看完手机之后,又后悔。
失眠,脑子里有很多声音,停不下来。
等等……
总结以上情况,我们发现,我们感到不幸福不快乐的时候,都是我们失去了掌控感的时候。掌控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部世界失去掌控感,二是对自己失去掌控感。所以,当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时,我们就会觉得痛苦。反过来说,当我们能够尽可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幸福的基础。
外部因素比较难以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我们对他们的看法。我们的孩子,处于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他们每天要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如果家长把孩子留在海量的信息中,让他们自己去找寻人生的意义,而不予任何指导的话,那么孩子很可能会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就像在海中回旋的小船,找不到方向,失去航向,只能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原地回旋,白白的把燃料用完。
而掌控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达成一致,就能够获得自律的快感。如果不能自律,就会导致身心不一致,让内在秩序混乱。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概念“精神熵”。所谓的“熵”,是指失序,混乱的状态。当我们面对一件事,内心处于失序混乱的过程,就会发生内耗的现象。
所以,教会我们的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降低精神熵,是幸福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
作者说:“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桩事务,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所以,总结来看,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降低对孩子的标准。也不是让孩子一位的追求分数和排名,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是让孩子能够向内探索,发现自我,获得一种掌控自我的能力,释放出自己生命的能量。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那么,如何才能教会孩子,掌控身心,降低精神熵,获得内在秩序的稳定,从而体验到幸福感呢?
获得幸福体验的步骤
(1)确立一个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多个小目标;
(2)确定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注意力,操作过程越细致越好
(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5)厌倦或完成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这5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在顺境和困境中,都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话剧表演中,被老师安排演一棵树,没有任何一句台词,也没有任何舞台动作。那么,在台上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来说,都将非常的难熬。
那么,如何在这么枯燥无味的事情中,找到一丝乐趣呢?我们按照上面的步骤来演示一遍:
首先,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从上台到下台的过程中,为自己找到一些小目标,比如说,找到最佳路线,和最合适的步数,完美走到表演地点。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表情控制提出一定的要求等等,在表演的过程中,收集到最少3个台下观众的表情着装等信息,猜测家长身份,最后在下台之后去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那么这就是给自己提出目标,并且逐层分解开来。能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完成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之后,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就好像长跑或者做瑜伽。有的人不能保持注意力,于是脑子里面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于是身体损耗的痛苦变得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放弃。而能够熟练心流步骤的人,则会在长跑和瑜伽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确保自己能够保持精神的集中,达到身心的一致。
而每经历一次心流,个人就变得更加独特,更难预测,并拥有更非凡的技能。
四.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说早期浑浑噩噩,什么调皮捣蛋的事情都做,突然有一天,发现了星空或者海洋的乐趣,于是开始钻研,最终获得了成功。与其说,获得了成功,不如说,获得了幸福。
因为,首先他发现了自我,认清了自我,摆脱了短暂低级的快乐,其次,他摆脱了父母亲戚对自己的人设,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付诸一切的追求。其次,在追求的路上,行为和思想达成了一致,什么声音,图像,都无法干扰他,他在秩序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了损耗,释放出了生命强大的力量。
正如作者所说:“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发现自我,保持身心一致,内在秩序的稳定,是获得幸福体验最恒长的方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
1.幸福教育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帮助孩子探索内在,发现自我。
2.教给孩子如何处理海量的信息的方法,不要让孩子迷失在信息海洋中。
3.不要给孩子无穷多的选择和目标,帮助孩子做好一件事,并享受做好一件事的快乐。
我们的幸福教育最终的结果,不论孩子身处何时何地,处于什么样的身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和庖丁一样,即使在解牛这件事上,也能在做到极致的层面上,获得幸福和安定。那我们的幸福教育,就成功了。
其他网友回答
快乐教育不是叫你放纵孩子,是把痛苦的事情变成快乐的,心里的内在的动力激发他。
在体育学里面,很多时候训练是痛苦的,往往是超出肉体的承受能力,例如我叫一个孩子做五十个俯卧撑,也许他前面二十个肌肉能够承受的了,后面十个他自我精神可以承受,那最后二十个,他就是痛苦了。这个时候如何让她完成最后十个俯卧撑呢?你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你拿棍子说,你不做,我就打你,打你打死,我会取笑你,玩电脑取消你看电视。
第二种方法你可以说,儿子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是最厉害的,你想想那些勇敢的解放军,你为了棒棒糖,你为了奥特曼的玩具,你再坚持一下,我相信你能的,你一定能坚持的。
同样是承受痛苦,但前者是一种不愉快,后者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动力,充满了希望。这在人类心里面,内分泌系统里面会起着很微妙的变化。
其他网友回答
教育的定义:侠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既然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朝着期望方向,过程是通过归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可见,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言,就是一种身心在外在影响下的改变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所以“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本身就存在矛盾,是个伪命题。
教育能快乐吗?
我们首先来看看世界最高学府哈佛大学有关学习的励志语录:
1、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而没有学习的痛苦是一辈子的;
2、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的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学习时的苦时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时终生的。
伟大音乐家郎朗的父亲采访曝光:棍棒方式教育出来的钢琴家
前一段时间,钢琴王子郎朗大婚的消息可以说是书包了朋友圈,漂亮的新娘子,周杰伦到场祝福等时不时就登上了微博热搜。郎朗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不仅事业有成,妻子漂亮,地位显赫,让很多男人都羡慕不已,当然也让很多妈妈们感叹又是别人家儿子。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郎朗的成就,却没有看到郎朗在背后的努力,郎朗的父亲在接受采访谈到郎朗的教育时,不留情面的打骂是常事,而且更奇葩的是有一次,当郎朗学琴到一定程度,就不太想学了,进步比较慢,后来父亲威胁他,要么就跳楼,要么就弹琴。甚至把30粒药片拿出来吓唬孩子,结果没想到郎朗受了激励之后,反倒有了新的成就。如果当初郎朗的父亲追求的是快乐教育,郎朗还能成为钢琴王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吗?!
老大班上的一位父亲的快乐教育案例
当然每位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样,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希望孩子幸福健康快乐都是家长们普遍的想法。我家老大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爸爸就是提倡的快乐教育。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五年级,做作业基本凭兴趣爱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打卡,从未打过一次,老师就此情况跟孩子爸爸沟通,爸爸坦言道:学习不重要,重要的孩子快乐。当然快乐是需要代价的,这位孩子的代价就是学习成绩永远垫底。
在追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父母有能力保证孩子一辈子快乐,那么让孩子快乐无可厚非,但有一天父母离去,孩子未来身上所承受的重担和不堪要为孩子现在的快乐加倍买单,不知道孩子会不会责怪他的父母只看到了短暂的快乐而忽视了不远的未来。
快乐教育不可能绝对的快乐,但可以相对的快乐
有着20多年读书经验的我,从来都知道教育不可能绝对的快乐,但却可以相对的快乐。
1、教育方法多样化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为20分钟到30分钟。传统的老师讲台教授,孩子台下听讲的方式枯燥单一,连续一个姿势保持45分钟的高度集中无论对孩子的生理还是精神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课程上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认知特性和人的心理特点采用形式丰富的活动加深知识的理解,比如读书比赛,比如做游戏。
这几天我老大学游泳给我很大的反思,因为中考要考游泳,所以孩子必须学会,可是孩子一进入泳池就喜欢集合在一起玩水,昨天孩子的爸爸带着孩子们在水里开火车,一个接一个的游,结果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游了好几圈都不觉得累;为了锻炼孩子们学会憋气,大家一起比赛看谁能坐到泳池里……昨天少了很多家长监督的声音,而是多了孩子们的欢笑声。
2、发挥孩子的优势而非短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把学习当作一项兴趣而不是负担,当孩子们把学习中的难题看作游戏中的升级打怪,那么孩子在学习中虽然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从心里上感觉却是快乐的。
3、家长辅导态度要温和
网上有很多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功课的各种段子,虽然反应出了辅导孩子的艰辛,但也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事实: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的态度通常是不好的,不然怎会有鸡飞狗跳呢?
著名NLP培训师李中莹导师在《重塑心灵》一书中谈到情绪对人的生理意义中强调: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这部分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年少时在学校曾经熟读的知识没有记住多少,但小学三年级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的一次经验却永世难忘。因为被罚站带有强烈的情绪感觉,这是记忆的必需部分。
当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如采用粗暴的行为方式,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感觉就是学习是痛苦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孩子努力逃避学习,家长更加粗暴……为了教育路上孩子更加快乐,父母不仅要改变辅导孩子学习的态度,而且还要超出孩子的期望,比如给孩子一杯牛奶,一声肯定。
总而言之,绝对的快乐教育不存在,相对的快乐教育可以有。
以上为个人的经验分享,育儿之路漫长且艰辛,请关注@欢乐成长录 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