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6分被211破格录取(作文6分被211录取)

网友提问:

当年高考作文6分,被985大学录取的学生,现在怎么样了?

优质回答:

首先大家很好奇,高考作文只得了6分,是什么作文?为什么得6分?先来一睹为快:

看完后,你什么感觉?我也是醉了,这都写的什么呀?一字不识,难怪被判6分!后来,经过专家团鉴定,不得了,人家是用甲骨文写的文章。厉害了,难怪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眼无珠”。于是,有“惜才怜才”者,立马给这个“奇才”黄岭开了“绿灯”,黄岭以428分的成绩,先是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两年后,四川大学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黄岭幸运地进入985大学,接受一对一的教育。

于是,黄岭成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崝的“门生”,如此看来,黄岭的人生真是“开挂”的人生,一路凯歌,羡煞众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黄岭能够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珍惜学校对自己的厚爱,踏实认真、孜孜不倦地求学,也许黄岭真的能成为“一匹千里马”,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成。

可惜的是,黄岭因其浮躁的心性,浮夸的学风,引起了导师的反感。导师自愿“请辞”,不想再教这位“奇才”了,在导师看来,黄岭也不过就是多识一千多个甲骨文文字而已。这样的水平,就算一个初中生教上两年,也完全可以达到。没有自己的创新领域,没有踏实向学的精神,还经常通过“网红效应”抬高,吹捧自己,这对于一个严谨治学的教授而言,是无法容忍的事情,至此,黄岭“开挂”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不过,学校还是尽力想把他往研究性人才的方向培养,难得了学校的一片苦心。

其实,黄岭当初用甲骨文写作,也不过是一种投机的心理,因为本身学习不太好,怕考不上,用甲骨文写作,意图标新立异,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个高分,没想到,心想事成,走了捷径。这时,他如果能静心深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踏实学习,还有可能学有所成,不幸的是,他沿袭老路,还想通过“博人眼球”,取得成功!那,怎么可能呢?

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没有踏踏实实,刻苦钻研的努力,是不会有成就的。谨以此言,献给题海泛舟的莘莘学子,祝大家学有所成。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高考,我们都会不由自主想起那些在高考的“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的学霸年纪很小但本事不小,比如14岁就成为高考状元的何碧玉;有的学霸所有科目均衡发展,比如高考成绩748分的陈世跃;有的学霸高考作文hold住所有的评卷老师,以满分的好成绩向世人昭示其才华,比如以文言文的形式写出高考满分神作《赤兔之死》的蒋昕捷。接下去我们要聊到的这个人虽然没有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但他用了一种更另类的方式——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

他叫黄蛉,他并不是一名传说中的学霸。虽然他的成绩很普通,但他对甲骨文很有兴趣。在参加高考的时候,黄蛉的每一科成绩都没有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唯独语文这个科目给他太大的“惊喜”——为了语文能够考高分,他不用常规的方式写作文,而是用他平时认识的一些甲骨文拼凑成一篇让评卷老师一脸懵逼的“甲骨作文”。或许在黄蛉想来,如果走高考作文“寻常路”的话,估计自己最多考个三本,何不“剑走偏锋”?说不定也能像蒋昕捷那样考取满分作文,那么光宗耀祖就指日可待了。

令黄蛉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金点子”遭到毁灭性打击,他这次的高考作文只得了区区六分,和他理想中的满分作文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换做其他评卷老师,我觉得不一定能给他6分的高分。因为,这可是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的可读性和严肃性都必须有!人家《赤兔之死》至少评卷老师看得懂,透过作文能让人了解考生的文采是如何了得,而你只会那么几个甲骨文就在高考作文中卖弄,这岂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吗?不出意外,黄蛉的作文低得可怜,而且他的其他科目也不见得有多拔尖,他的高考总分是428分。

然而,黄蛉是幸运的,在他查分时万念俱灰之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将其“招安”。后来,黄蛉并以锦城学院为“跳板”,直接进入逼格相当高的985大学——四川大学,并由川大的资深古文字专家何崝对他进行“一对一”培养。

但是,这位“甲骨文考生”只是对甲骨文有兴趣而已,至于他对甲骨文到底有多深的研究,多厚的造诣?他的导师何崝表示,黄蛉吹牛很在行,在甲骨文方面还只是并不突出,也就认识几百个甲骨文而已,只要何教授随便找个中学生进行一两个月的训练,认识上千个甲骨文还是不成问题的。后来,何教授无法容忍“甲骨文考生”的浮躁,果断提出辞呈,不再对黄蛉进行“一对一”培养。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

一个投机分子而已,占着自己认识几百个甲骨文就目中无人的家伙,再被985大学录取后更是让他膨胀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把别人对他寄予的厚望变成是缺他不可。这个事情的主人公叫黄蛉。下面麻花给大家说说这个事情。

通过甲骨文靠近川大的黄蛉(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事情回顾

时间回到2009年6月7日的上午,作为高考大军中的一份子,黄蛉走进了语文考试的考场,开始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作答,考试结束后,一切看上去都和往几年没什么分别。

直到2009年6月17日,网上传出了一篇名为“四川语文高考试卷惊现甲骨文”的帖子走红后,黄蛉的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众人的眼中。但当时最让人震惊的不是这篇甲骨文作文,而是这篇作文只得了6分。

黄蛉的高考作文(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由于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这篇6分的作文使用的是甲骨文,纷纷嘲笑。后来真相大白后又纷纷奉为大神,反而说阅卷老师不识货。这就现在这些键盘侠最擅长的。

好了,一个会甲骨文的高三学生那应该很厉害啊,不是学神也应该是一个学霸吧,结果人家当年的高考总分只有428分,连当年的三本线都达不到,有这样的学霸吗?

甲骨文(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犹记得学渣麻花是07年高考的,参加的是全国联考,文科总分509分,也只是一个三本,而且往后几年中的录取分数都比07年高,可想而知428分的黄蛉注定是没有本科上了。

而一篇剑走偏锋的甲骨文作文却差点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而他却没有珍惜。川大锦城学院(三本)特招将黄蛉录取,并在两年后被全国“985名校”四川大学录取。

与此同时,川大为了这颗“好苗子”能够接受更好、更专业的教育,特地让在甲骨文上造诣非常之深的何崝教授作为他的“一对一导师”。不过没过多久,何崝教授主动提交辞呈称自己教不了这个学生。事情到这,其实问题已经回答了。

黄蛉(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事情背后

我们客观的来看,确实如今能认识甲骨文的都是一些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一般的老师是不可能认识的,就算意识到这可能是甲骨文,但作为高考,用一种只有极少部分能够看懂的文字作文,麻花不会觉得你多牛,只会认为你在哗众取宠的行为。

而且,从作文题目来看,黄蛉的这篇作文和题目没有任何关系,在不考虑甲骨文的因素情况下,这就是典型的低分作文。

甲骨文部分汉子对照表(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而从黄蛉的高考总分其实可以很容易看出他本不是一个好学之人,更不用说是钻研某一项学科了。这里麻花借用网络上一部分人对黄蛉的评价来说一下,因为麻花觉得很有道理,就是黄蛉自觉没有能力考上本科院校,于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剑走偏锋,在作文时采用了甲骨文。

果然,这招很好用,他破格成为了“985”名校中的一员。并得到了名师的一对一教导,可以说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如果此刻的黄蛉能够正视这份厚望变成自己的动力,那么他注定是一个国之栋梁。

然而跟随上述的逻辑来看,黄蛉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喜欢投机的人,尤其是在尝到甜头后还会认真刻苦吗?相信大家心里明镜似的,这里麻花就不说了。

黄蛉与何崝教授(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所以其实他的结果是注定的,从一个教授抛弃自己的学生这件事上来看,这个学生是要有多不堪啊,这点我们可以从何崝教授的表态中看出。

“我教他的是先秦文献以及古文字方面的东西。但在接受采访时,他信口开河,说会读《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什么著作?这是南北朝时刘勰的著作,这个跟我们的古文字研究没有多大的联系。他说他在读这个书,就是在吹捧自己。连《文心雕龙》都读得懂了?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

由此就可以看出黄蛉就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精神吗?所以黄蛉不是一个钻研学术的人。

事情结果

虽然何崝教授放弃了这个“怪才”,但黄蛉确实已经进入了川大,而且根据当时川大的政策,黄蛉极有可能保研,在这样优异的学习环境下,如果黄蛉能够静下心来钻研下自己的特长,而不是用自己的特长来卖弄,相信他的未来还是一片光明的。

后记

这个事情教会了麻花两件事情。其一,我们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钻研的精神,不断进取,就像我们写头条、答题一样,每一篇文章都要有所进步,而不是因为某一篇爆文就沾沾自喜、卖弄自己的成就,其实自己还什么都不是,只有踏踏实实不断的做好这件事,才有资格去卖弄。

其二,像甲骨文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让我们用来卖弄的,它是一个载体,记载了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对于它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是为了发扬我们国家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其他的一些传统文化同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完整的它们才有我们国家5000年灿烂的文明。

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希望大家喜欢。喜欢和赞成的朋友欢迎点赞加关注,以后还有更多的历史话题和大家分享。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这位考生名叫黄蛉,他2009年参加高考。当年的高考题目是《熟悉》,黄蛉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最后作文得了6分。一开始评卷老师以为是考生乱写的符号,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是甲骨文。但是即便如此,这篇文章的内容实在是没有影响,属于随意拼凑的文章,离题深远。

黄蛉当年的高考分数只有428分,没有达到三本的分数线。但是后来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而这个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当年属于三本。两年之后,川大本部破格录取他,并且返聘了教甲骨文的何崝教授,作为他的一对一导师。这一刻可以说是黄蛉大学最高光的时刻。

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黄蛉未来不可限量的时候,何崝教授却首先受不了自己的弟子了。何教授在辅导黄蛉2年之后向川大提出了辞呈:黄蛉素日里喜爱吹捧自己,学习上无法做到兢兢业业,两年过去了却没有什么大出息,自己不愿意再教他了。

这个时候人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黄蛉,很多人认为他实际上是靠投机获得了川大的青睐。而川大在录取他时实际上也是看走了眼!

会写甲骨文和研究甲骨文是两回事。何教授认为黄蛉除了浮躁,在甲骨文方面也并不突出,他只是会几百个甲骨文而已。而一个人如果专心练习甲骨文,那么会写1000多个甲骨文是不难的。何教授的原话:找个普通中学生培训两个月,都可以认识上千个甲骨文字了。

黄蛉当年依靠自己独特的“作文”赢得了川大的青睐,这是非常幸运的。但是后来他的表现辜负了川大的信任!

当然,也许当年黄蛉只是觉得自己上大学很困难,用甲骨文写作文只是一时兴起而已。川大对他寄予太高的期望,他本身的能力无法和这个期望相匹配。最后的结局,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惋惜!

其他网友回答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许多学生通过高考可以去往心仪的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也是人生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所以高考又是比较严肃的一个考试,需要考生端正态度去对待。当然,面对高考,大部分学生都不敢儿戏。但是也不妨碍有“奇才”的出现。比如2009年参加高考的黄蛉,作文以甲骨文完成,轰动一时。后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并且特地返聘一名在古文字领域有着高深造诣的退休教授专门负责其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天赋、以及待遇,让无数为高考而奋斗的学子羡慕。而今过去了十一年,在今天,他发展得怎么样了?

在聊黄蛉之前,先来聊聊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国及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自1899年发现以来,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大约有4500个,释读出来的字大约有2000个。所以,国内对甲骨文这样的古文字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

1989年,黄蛉出生于四川绵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在深圳的务工人员。2008年,19岁的黄蛉参加第一次高考,无奈落榜。只好选择回到绵阳南山中学复读。他的老师蒲体超,是一个甲骨文爱好者,在甲骨文方面也颇有造诣,而黄蛉那时对古文字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业余时间老师的指导下,黄蛉的甲骨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参加2009年高考时,考前一周,学校就发布了《考生须知》,在关于语文作文的说明中,没有规定不能使用古文字。于是黄蛉也算是灵机一动吧,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整场考试时长总共就两个半小时,而黄蛉却用一个半小时写出来一篇名为《熟悉》的甲骨文文章。要知道,在当时中国被释读出来意思的甲骨文只有一千多个字,而黄蛉就会写700到800个甲骨文文字。可想而知,一个20岁的青少年在古文字方面有如此天赋实属罕见。

而这篇文章可是难倒了阅卷老师,因为在国内能够认识些许甲骨文文字的学者少之又少,若是想阅读一篇甲骨文文章更是难上加难。阅卷组只有请来相关的专家来品论这篇文章,最后阅卷组得出的结果是,这篇名为《熟悉》的高考作文,里面有甲骨文、小篆,还有金文。虽然这篇文章在文字方面实在是复杂,但是经过专家翻译成简体字后,阅卷老师发现这篇作文严重偏题。最后,依据评分标准只给了这篇“最牛高考作文”六分。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的标准是800字,满分为六十分。而整场语文考试总时长才两个半小时,可想而知,他是没有时间去做其他题目。最后高考成绩也出来了,428分,离当年的三本线还差八分。

但是在当年的6月17日,在国内著名资料网站论坛上出现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这篇帖子很有可能是一名阅卷老师。这篇帖子传出来后,立即成为各大媒体追击的焦点。而网友们给这篇作文取名为“最牛高考作文”。黄蛉本人也被称作“古文字达人”。

虽说在古文字领域的造诣,黄蛉远超同龄人。但是他在高考完就面临一个窘境,没有过三本线。而当时黄蛉分数过低能不能读一所好大学也成为当时媒体关注的话题,毕竟他是古文字领域不可多得的奇才。但是一所名叫西南财大天府学院的院校向黄蛉抛出橄榄枝,但是这个学校以财经为主,并没有中文专业,黄蛉婉拒了。

当时国内,古文字领域的学者太少,能够在古文字领域有所建树的学者那是更少。因此,在当时的四川,并不想错过黄蛉这个古文字领域人才。2009年8月,教育部门特别组织了四川大学的一批古文学家对黄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也让在场各位专家满意。9月的时候,黄蛉通过特招进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

其实黄蛉在进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之前并没有那么顺利。之前黄蛉想通过特招进入复旦大学和湖南大学,但是两所大学对其的测试结果并不满意。

在锦城学院学习后,又转到四川大学学习。古文字达人黄蛉凭借其过人的古文字天赋,从三本线未过窘境,直接进入国内知名一本学校学习,可实在让同龄人羡慕。

在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联合培养下,不仅为其特别制定培养方案,还返聘国内知名古文字学者、川大退休教授何崝专门指导其学习。何崝教授曾参与《甲骨文字典》的编写,其在古文字领域是知名专家,可见四川大学对其的重视。

但是在两年后,2011年11月4日,何崝教授突然表示向川大提交辞呈,理由是黄蛉这名学生性格浮夸,靠不住。学习情况不理想,在甲骨文方面并没有多大造诣。

何崝精心培养了黄蛉两年,曾回忆师生之间的事情时,他说到他教他的是先秦文献以及古文字方面的东西。但是黄蛉在接受采访时却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且不论他是否读得懂《文心雕龙》这一部文学著作。这部著作跟古文字研究没有一点关系,黄蛉只顾着在媒体面前吹捧自己,不点也不专心于古文字研究。

两年的精心培养下,何崝教授本以为是一颗古文字领域的好苗子,但是两年的教育,黄蛉在古文字领域的水平丝毫没有得到进步。何崝教授带着太多的失望和遗憾向川大提出了辞呈。并抛下一句话,表示自己不会再教他,至于川大这样安排,川大还没有回复。

而当年轰动一时的古文字牛人,因为没有任何成就,就这样平凡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确实,要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天赋很重要,兴趣很重要,但是后天的勤奋更重要。确实当年“最牛高考作文”的头衔给黄蛉很多荣光,但是只留恋已经过去的荣誉,在此基础上停滞不前,最终只会一事无成。毕竟当年黄蛉的古文字水平只是初级水平,但是当时的教育工作者见其小小年纪就对古文字有如此的天赋,认为其是古文字的好苗子。因此在教育上给予他许多特权,甚至是开小灶式的教育。但是黄蛉没有珍惜这样的机遇,反而是让其迷失了自我,最后消散于人海。

浮人语

其实在升学考试中,不乏有这样的怪才、奇才。他们是偏科者,但是对一领域又有超越同龄人的造诣。如钱钟书先生,当年考清华时,国文成绩是特优,英语成绩是满分,但是数学只有可怜巴巴的十五分,但是时任清华校长的罗家伦还是破格录取了钱钟书,钱钟书虽然数学差,但是后来他达到的文学成就,是许多人所不能企及的。天赋固然要紧,但是后天的勤奋也重要。否则就是方仲永式的悲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