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后苏联对中国态度的转变(苏联对中国抗美援朝的看法)

网友提问: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人对中国产生了哪些看法?

优质回答:

当令狐冲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以一人之力,用“独孤九剑”打败一众嵩山派高手,解了华山派之难,这时候,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的处境是尴尬的、难受的;心情是复杂的、惊惧的。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人对中国的看法,大约和岳不群差不多,他们尴尬的发现,自己以前对这个新成立的国家认识是不对的;他们有惊惧地发现,自己总想赖在东北亚的想法,一定实现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朝鲜战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到现在还是讲不清楚的事

朝鲜战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到现在为止还是个说不清楚的事。北方说是南边先侵略,并且,南边的李承晚也的确是个狂人,一直想青史留名;南边说是北边先动手的,因为北边不愿意执行二战后的决定,进行投票,建立统一的政府。

但有二点是确切的,那就是:

南边为了吞下北边,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就连所谓的“大选”,南边都已经早早安排好,北边是搞不过他们的;

第二个,在北边掌握政权的同志,是苏联中意的,他在苏联军队还当过营长。所以,完全可以说,当时的苏联完全可以控制北边的任何行动。

但是,在1950年1月以前,苏联在远东有三件事要处理:

第一个就是和中国同志的关系。明显的,苏联和蒋介石搞的“中苏友好条约”是保不住了,那就是苏联在中国东北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中国同志一建国就来到苏联,来了以后就非要谈个结果,搞得斯大林头皮发麻。

第二个:苏联在东亚的利益怎么保证。具体讲,就是“雅尔塔协议”里的具体内容怎么落实。二战结束,美国不但把“协定”里的权益全部拿到手,还蛮横地规定: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分割。这明显就是不让苏联染指,一点都不行。苏联费力好大力气把日本关东军灭掉,什么都捞不着,愤懑之情可以想象。

第三个:不能和美国发生冲突。自从斯大林听到美国原子弹实验成功,并见证原子弹的威力以后,斯大林就打定主意,在自己没有原子弹时,不和美国发生正面冲突。实际上,斯大林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他不会为了政治正确的“主义”去牺牲苏联利益。

但是,朝鲜战争发生了。据现在的资料看,我们一开始是不知道的,真的不知道,因为北边怕我们阻止。实际上,当时我们正在做着最后一击的准备,海南岛的薛岳部队已经被打跑了,接下来是哪里,很明显;我们要是知道朝鲜半岛会出事,是会阻止的。

而斯大林并不担心这些,相反,他倒愿意这里出点事。如果北边胜利了,好事,这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果北边败了,大不了成立个“流亡政府”,而苏联为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利益,陈兵鸭绿江,和美国对峙,也不错;起码中国同志暂时不能反对苏联在东北铁路的使用、苏联红军在北边的存在。

二、苏联不敢打,这是确切的

没想到的是,在多方面权衡后,我们决定出兵。这时的国家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刚刚砸碎一个旧世界,国内到处都是土匪、逃兵;东南沿海威胁不断,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政府。但是,不出兵打这一仗,将来的局面会更加可怕。所以,我们下决心出兵了,这一点大大出乎苏联的估计。

做出兵的决定很艰难,实力悬殊是次要的,可怕的是打败了可能会失去一切。因为美国一直没有承认我们的新政权;如果打败了,战火将烧到国内。

但是不打更可怕,因为在我们和苏联都不出兵的情况下,北边一定顶不住,他们的流亡政府在哪里成立呢?当然在我们的东北;苏联最后出兵对峙会怎么样呢?就是清末日俄战争的样子。

而苏联绝对不会出兵朝鲜半岛,这是肯定的。苏联正在研制原子弹,他们见识了原子弹的威力,在自己还没有之前,他们不会和美国正面冲突,因为会失败;并且失败了,就会连欧洲的利益都失去。苏联顶多会以维持和平的借口,和美国对峙,都不用国内派兵,把东北还没有撤回的部队调到边境就行。

三、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的胜利,让斯大林泪流满面

“斯大林”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钢铁”,他最佩服那些不畏强暴、正面硬刚的人,他自己在二战中也是这样,在苏联党内也是这样。

当中国出兵的消息传到他那里,他没有做声,只是眼睛湿润了,说了一句:中国同志好啊。作为政治家,他知道、也理解中国同志的考虑;他更知道,我们出兵的难处与艰难。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从来不以个人感情和正义是非为出发点,有的只是利益。既然中国人民志愿兵出发了,那么苏联要把握的只有两个事:怎么帮助志愿兵、帮助到什么程度,这种帮助还不能让美国人抓到把柄,因为他们不想和美国摊牌。另外,苏联也有机会,等到两败俱伤之时,苏联的机会就来了,斡旋也好、出兵也好,都是苏联的实力展示。

随着朝鲜战争的发展,斯大林也时刻关注战事的发展,他没有来过中国,在他的印象里,亚洲军队也就那么回事;志愿兵不断取得胜利让他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尤其第二次战役的情况汇报到他那里:松骨峰阻击战一个团阻击美军好几个师十几个小时,其中三连阵地打得只剩下6个人仍坚持战斗;长津湖战役,志愿军以为没有过冬的衣服而成建制冻死、冻伤。“这是一支伟大的部队”,这是斯大林对志愿军的评价。

四、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人对我们的看法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突然发现,这个刚刚建立的共和国不一般,为了自己的独立、主权,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可以奋不顾身。

而当时的世界形势非常复杂,两大阵营的对抗已经隐约出现,苏联急需的是要一个强大的盟友,不能再因为一点眼前利益而把本来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推到敌对阵营。

本来,伟人第一次出访,就和苏联签订了59个援助项目,都是挖煤矿、炼钢铁项目,还有3亿贷款;斯大林不是很乐意的,因为他惦记着东北亚利益,而这个我们又不让。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改变了看法,尤其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全面加强了援助。“156个项目”就是这么来的,也可以说是我们打来的。

人类的第一次工业化,我们没赶上,国家受难;建国后,这“156个项目”帮助我们追赶了上来。虽然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回所有援助和人员,但是基础已经打下,这一点要承认。苏联之所以如此,也有他们自己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总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不但免除了“百拳来”,还改变了身边人的看法,确立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形象。苏联明显感到并接受了这个局面和这个新树立的形象。

其他网友回答

抗美援朝还没结束呢斯大林就对我们新中国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觉得我们新中国讲义气够朋友,马上就安排苏联专家帮助新中国搞工业化156个大项目直接就给安排上,哈尔滨三大动力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都是那个时候援建项目。

其他网友回答

1、有个背景需要交待清楚,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共产党,也就是布尔什维克党是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孙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就是在得到苏联的援助和支持后提出来的;

2、二战时期,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而且,苏联和当时的中华民国也是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直到遵义会议之前,都只是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而中华民国政府和苏维埃联盟政府则是全方位的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二战时也是同盟国关系;

3、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成了世界的霸主、成了两个超级大国,而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霸世界、成为唯一的老大,都在拼命拉拢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而主要的拉拢对象是蒋介石政府而不是共产党组织,美、苏两国在共产党打败国民党之前对共产党的支援要么是二战时的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支援,要么仅仅是理论上的、组织上的人力资源,就是以共产国际的形式对共产党的支援,也是持着观望的态度,并且一直都要求共产党服从和服务国民党的领导、维护国民党的执政地位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赢了解放战争以后,事态发生了决定性变化了,苏联也彻底放下了骑墙观望的态度,一心一意开始帮助中国共产党了。于是,美国支持国民党,苏联支持共产党的局势逐渐清晰起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也是世界上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一次大决战和二战后的首次交锋;苏联出武器、派飞机还有军事顾问,中国、朝鲜出兵、出力,冲上了战争的前线,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殊死的博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世界和平;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让苏联人对新生的红色中国刮目相看了,彻底丢掉了对蒋介石政权的最后一丝幻想了,随后就废除了与蒋介石政府的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共产党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特别重要的是,中国人打的这一仗,彻底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6、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后,苏联人开始彻底佩服中国人的决心和信心了,在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政府全面履行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的对华援助的约定,按照中国的要求,苏联对中国援建了156个工业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在1953年到1957年期间,苏联对中国工业领域无私援助,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简单扼要地来回答,那就是这样几个字:

佩服,团结,友谊,害怕。

佩服,毛泽东主席在极其困难地条件下,伸出援手,支援朝鲜人民的解放斗争,让斯大林对毛主席十分佩服,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赞扬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大意,不是原话)。

团结,通过抗美援朝,显示出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坚力量,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因此,斯大林和以后的苏共领导,觉得支援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发展,非常必要。

友谊,于是,随着中苏友好新条约的签定,苏联的贷款和工业,科技,军工等重大项目陆续上马,从而增加了中苏二个大国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反对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害怕,抗美援朝的实行,也让斯大林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特别是西方大国的领导人,对新中国有一种新的观察和关注,他们感觉到,对于站起来的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好惹,惹反了也是不好办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