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仓央嘉措(怎么评价仓央嘉措)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仓央嘉措?

优质回答:

一个被风雪掩埋了很多时光的诗人,他的故事,有多曲折,内心如何煎熬,我们只能从他留存不多的作品中略窥一角……

可以说,他的作品文字干净,感情凄美真挚,冷静而富于哲理,犹如圣洁的雪水洗浴过,没有尘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久久不得安宁和干净的诗坛带来了一缕久违的诗风……

有些祟拜者去学习和模仿,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你就是学得再神似,也只是得其皮毛之形,没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心灵的折磨,以及对人,对社会和生命的思考,你怎么写得出那般叩击寂寞心灵的惊世之作呢?

他的肉体和时代远去了,可他的作品却惊奇地存活了下来,泪水盈盈地湿了许多人的心……

这不得不惊叹发光晶莹的文字和艺术的伟大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梦想的遥不可及,现实的残酷无情,致使一位追寻真爱的情郎,如流星划过天际,泯灭于人世间。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二十四载的短暂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

站在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一生是个难以捉摸的谜,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

他的一生都被囚禁在布达拉宫里,连自由都是奢侈。如同一只被囚禁的雄鹰,张开了翅膀,却只能在牢笼里扇动,永远也无法飞上心中的圣山,无法触摸那纯洁的雪莲花。

西藏的人们把人当成佛,一种能普度众生的活佛,是一种信仰,但是被称之为活佛的人却没有了自由,他们用条条框框束缚着,过着在外人看来幸福的生活。在我看来,仓央嘉措不过是一个会作诗的普通人,却沦为他人手中一枚夺取政治权力的棋子,一生不能为自己而活,孤独的度过短暂的一生。

愿来生你可以肆意生活,随性而为地去追求心中的所爱,如闲云流水度尽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

客观看待 ,诗人的头衔更确切。

其他网友回答

神一般存在~~~~这样回答还被折叠啊,难道用一句话来说明白的事,非要用一页纸吗?这个社会怎么变成这样了?

其他网友回答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度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仓央嘉措(1683—1706年),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1705年被废,1706年在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从政治上说是班禅制度的傀儡,从宗教上说是虔诚的佛教徒,从文化上说是个浪漫的诗人,从生活上说是个痴情的年轻人。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一个活佛。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许是他在宗教与爱情间难以抉择的最佳写照,可惜的是这么一个人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