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论语》开篇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要暗示我们什么?
优质回答:
谢谢提问![玫瑰][玫瑰][玫瑰][祈祷]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很远的地方来,尤其在古代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很不容易。
意味着潜心做学问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是学问做成了的时候,哪怕隔了很久的时候,都会有人知道你和你志趣相投,来投奔你。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玫瑰][玫瑰][玫瑰][撒花][撒花][撒花]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看到你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则《论语》开篇语的解释,自朱熹以来就有正解,意思是学习过程中不时的去温习,不是件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与你相会,不也是快乐的事么?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但是近代也有人对孔子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原句中的“学”理解成学说。“时”理解成时代和社会,“习”理解成学习。这样原句中的三小句就会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联系。自己的学说被社会采纳、学习,不是件很愉快的事吗?如不成,但有朋友从远方来支持自己,不也是很快乐的是吗?如还不成,没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抱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么?至于这么理解对不对,我个人是更倾向于这种解释。透过这则论语开篇的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一生的志向以及无奈,以及一切流露出来的品质。我最喜欢这句话在于,他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有的坦然心态。你想把你的观点讲给别人听,可别人都不理解你,我们肯定会有挫败感,挫败感的程度你要是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圣人还是就像在街头巷尾大爷大妈面前装一B,总之没人理会肯定不爽。然后我们找到我们最信任的人,讲述我们的观点,希望得到朋友亲人们的认同和支持,多数人在这里会得到满足,毕竟是朋友,不支持你支持谁,所谓“不亦乐乎”正是如此。但是也不排除确实朋友在这件事上不支持你,你最信任的在这件事上并不认同你,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你俩并不能说服对方,甚至起了点争执。你对你的朋友略感失望。你回过头来发现普天之下竟然没人理解你,没人支持你,甚至没人鸟你,你能不生气,不抱怨?抱怨社会,但更多的是抱怨朋友。这就到最后了,真正做到不生气,不懊恼,不抱怨的就是君子了。抱怨社会?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既然没人听就少说,我们还可以再想其他办法推行自己的观点。抱怨朋友?子曰: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即使你不认同我,我们也还是朋友,谁叫你是君子呢?
其他网友回答
朋,不是现代观念“朋友”的“朋”。
朋,一串贝,古代钱币。
朋,通假凤,凤凰的凤,又通假鹏,鹏鸟。
子曰:“凤乌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风鸟,河图,吉祥之物。“有朋自远方来”,凤鸟从远方飞来,吉祥之兆,高兴,所以,“不亦说乎”。说,通假悦,悦,高兴。
古代交通不发达,孔子怎么可能交远方的朋友、而这个朋友远道而来看望孔子?
其他网友回答
想理解论语,一定要去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儒家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而不是用现代的简体字去想《论语篇》,想表达什么。我写过很多篇了,
这里的“朋”:不是朋友,是货币。古时候,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意为有钱人。或以一起花钱的朋。
说:通悦。高兴、喜悦的意思
理解了这个字,你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有可以一起花钱的人来了,我当然高兴了。
古代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居然还有可以一起花钱的人来找孔老夫子,他当然是高兴了。他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的嘛。
古时候是没有词组这个概念的,朋是朋,友是友。它的字体也是不一样的。利益之朋,可以一起花钱的人。就是朋。后来才引申为多,朋党,朋友的多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