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儿童的语言关键期是不是伪概念?
优质回答:
狼孩卡拉玛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卡拉玛从小离开人类社会,8岁后才回到正常社会中,接受教育和训练,但是她花了2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花了4年时间才学会6个单词,到她17岁时智力水平只有4岁儿童的水平。
关键期存在且与突触的形成相关
在孩子早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某些行为或语言能力获得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在这段时期能够得到充足的环境刺激,孩子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发展,如果错过了关键期或敏感期,孩子的能力可以继续发展,但是发展速度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人类的各种认知活动都依赖于神经元突触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在0-2岁,大脑神经纤维以惊人速度增加,在孩子大脑皮层的听觉、视觉、语言功能区建立了很多突触。而环境的刺激是这些突触得以存活的关键,接受到刺激的突触会继续建立新的突触,形成更精细的联结,而刺激很少相应的会很快失去突触。研究发现,从儿童期到青春期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突触失去活性。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营造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期养育环境,为孩子提供安全、丰富的物理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接触多种感官刺激。在与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正确告知孩子事物的名称,描述事物的特征,让孩子接受丰富的语言刺激,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语言系统的功能联结。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
其他网友回答
从呱呱落地,语言就是我们的主要特征之一,从最基础音素开始,庞大复杂的语言系统将陪伴我们终生,在语言学习的诸多问题中,语言学习的关键期问题一直备受瞩目。“错过了关键期就无法学习语言”的观点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难题,这也是语言障碍矫正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
从语言的进化和生理机制分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复杂得多。
什么是关键期?
从发育神经科学研究语言关键期是最早的探索方向,后来考量环境影响等因素,不断对语言发生进行构建或重构的研究。有观点认为,语言关键期最初是在基本的感觉系统中发现的。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言语语言也存在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期。
既然语言能力并非天生,那么语言的学习就一定有起始点。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原始内核,这种依存的关系不可分割,大脑的发育和成熟是语言关键期的研究依据之一,从1岁开始,语音、词汇和句法等语素的发展,会在不同的年龄展现出不同的特点。直至青春期结束,语言的学习和能力形成成为一个分水岭。
言语语言的研究范围扩大深入后,把听、说、读、写都归入语言学习范畴后,考虑到听觉和视觉都是语言认知发展的必要因素,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更加细化繁琐,这些关键期的细化研究对幼儿语言学习提出了更多专业化的需求,更为不同病因语言障碍的康复提供了创新思路。
在语言障碍行业看来,语言学习关键期的本质问题,主要在于预防语言障碍发生,调节提升语言学习能力。因为语言障碍,某些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可能受到破坏,或者被错过。那么研究如何人为控制这些关键期,控制这些关键期的提前或延迟开启、扩展、缩短、衰减或者重启,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些对于矫正语言障碍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比如可以针对不同语言障碍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康复方案,已达到最终恢复完美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哪里?
语音、词汇以及句法学习的关键期因人而异,会有时间上和能力上的差距,可能不会在个体上确定准确的时间点,但根据多年来大数据的研究,在某一个范围内,所有语言学习都有某些相同特征。语音学习的关键期在1岁之前,而句法的学习则在18~36个月发展迅速,在7岁之后有明显下降。词汇学习在18个月左右有一个爆发点,但会持续一个开放上升状态,
而言语认知方面的多个敏感期,则与语言思维的生理发育,以及后天环境有关(篇幅有限,在此不做复杂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