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的差距(刘邦与项羽区别)

网友提问:

刘邦和项羽之间差的是什么?

优质回答:

刘邦和项羽之间差别是:

推翻暴秦之前项羽的楚军军力战斗力财力包括领土地盘比刘邦的汉军优势大。

虽然刘邦军力弱,但刘邦懂得知人善用,重用一帮文臣武将,文有张良萧何陈平等,武有韩信英布彭越樊哙周勃等人。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身边人的意见,韩信最早在项羽身边做了一个小小的郎牙将不被重用,到了刘邦那里韩信登台拜将成为汉军大将军。刘邦的汉军军纪严明不准烧杀抢虐深得民心,项羽的楚军攻入秦朝首都咸阳军纪涣散,烧杀抢虐大失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注定要败给刘邦。

其他网友回答

要说刘邦项羽之间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要从两个人的区别开始说起。

刘邦和项羽之间区别:

出身不同:

刘邦农民出身,村里的乡村野夫,带有痞子气,但是为人豁达。一群乌托邦式的朋友聚在一起,整日里游手好闲。爱喝酒,常去酒店赊账,打了一堆白条。一开始店家自然不悦,后来发现刘邦只要来店喝酒,酒店就会来很多客人,生意特好,一年下来,酒店业绩明显增长,老板自然高兴。这也恰恰说明他聚拢人气,慢慢的在当地就小有名气,后来做了泗水亭长,超强的社交能力让他结交了一杆子至关重要的朋友:萧何、樊哙、卢绾、灌婴、夏侯婴等等,都成了后来起事的关键人物,后来也都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臣。

项羽的出身与刘邦截然不同,名门世家,项燕大将军的后人,身上更是遗传了项家的血脉,武功和领兵上不用说,天生的力大无穷,人称西楚霸王,还有很灵活的反应,基本上单打独斗没有人能是对手。出道就是C位,后来再加上范增先生的辅佐,可以说是手握两王四个2必胜的资质。但是项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在我看来,这也是出身显赫的原因,自带天命不凡的气质和傲视群雄的霸气,本来优势的东西,却让他的路子越走越窄。只要是有些能力的人,都不愿在他的麾下效力。

性格不同:

刘邦亲近下属,听得进意见,宽厚待人。项羽虽力拔山气盖世,却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理想不同:

刘邦比项羽大24岁,整整两个属相,但是刘邦54岁,一个快要退休的年龄才做上皇帝。这说明他从白蛇起义那天起,就奔着一个理想而去的。正是这个理想,才有了大汉王朝400多年的灿烂历史。项羽也有一个理想,他的理想是见到秦始皇开始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可见项羽的理想是要取代就帝王,而并非要除旧革新。

其他网友回答

项羽贵族出身,志趣高雅,阴谋诡计不齿于应用,就是”亚父“范增的妙计也不屑采纳。刘邦出身市井,无赖成性。即便下三滥的招数,只要战胜对手,无所不用其极。性格决定命运,皇权的争夺,永远不是忠义所能成就。政治洁癖,害人害己,空留个令后人遗憾的结局。可悲、可叹!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和项羽都是历史课上的大英雄,然而为什么走出不同的生命历程。究其原因无外乎项羽刚愎自用,自恃所向无敌。而刘邦是群策群力,把握战略全局。这就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差别,所以强弱转化对刘邦越来越有利。

项羽是将门虎子,声望极高,力能扛鼎有王者之风。因心地善良就疾恶如仇,给别人一种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形象,例如杀秦王子婴烧宫室坑俘屠城,戾气异常显得比暴秦还可怕,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以致范增撞破玉斗说,竖子不足与谋,说明项羽在政治上的幼稚和短视。被陈平离间,放走范增说明城府的浅薄。凭个人喜好生杀予夺说明项羽的感情用事。赏罚不明让人失望透顶说明不是心系天下。只凭自己无往不胜说明他只是匹夫之勇。在成功时得意忘形不知居安思危说明项羽狂妄自大。在失败时不会委屈求全,反省错误,却迷信为天亡他。

刘邦从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市井小民,却聚集一大批文武人才,并能接受别人的好建议,就越来越强大成熟,另外即使进咸阳仍能做到约法三章,兵不扰民。在鸿门宴上时能主动请罪认错,说委婉和惠的话。大骂韩信时被张良踩一下,都没思考就改口封真齐王,没有感情用事,可见经验丰富的刘邦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随机应变能力更是杠杠的。从而就不难理解刘邦从一无所有到把天下收入囊中,他能借用别人的能力和智慧,弥补自身的短板,使自己成为最受拥戴的人。虽然刘邦如此机敏,却给别人一种没啥心眼的形象。

如果单挑的话刘邦指定不行,然而事实是,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无力抵抗刘邦天罗地网的群殴。

在这样的对比和演变中,从楚强汉弱逐步的转化为汉强楚弱,乃势所必然的差异啊!

其他网友回答

导读:天下纷纷扰扰,群雄皆来争夺,比拼的除了各自的硬实力,一味的爱惜羽毛,而不行无耻下作之举,也是很难拿得天下的。历史读深了读多了,也便自会知晓项羽扛不起“残暴”的恶名,刘邦同样担不起“仁厚”之名。

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确实是走了几步错棋。而刘邦为了活命,他可以无耻到极点;为了夺天下,也会把能人集于帐下。正因如此,下作的混混才能最终坐到那个位子之上。

一、项羽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时,忽略了彭越这个后来让他大为头疼的智将,身边的智囊少了,帐下猛将多而少智将

項籍入關,王諸侯,還歸,彭越眾萬餘人毋所屬。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楚命萧公角将兵击越,越大破楚军。

以战功分封十八路诸侯,这本身没有过错。此时的彭越先后两次出战协助刘邦攻打昌邑,也都无果,我想这是项羽对彭越置于一旁的关键因素。对于那些有野心的诸侯王来说,怎么分都不会让他们心服口服,所以战乱必然还会爆发。而后期,彭越可圈可点的战场表现,致使最终的形势结果却远远超出了项羽和范增的设计构想。

汉王二年春,与魏王豹及诸侯东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馀人归汉於外黄。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馀城,欲急立魏後。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後。”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彭越在投奔刘邦后,开始了他流传后世的“游击战术”。先是在粱地伺机而后,劫掠楚军后方的粮草供应。刘邦统帅的五十六万联军在彭城、睢水一带被项羽大败,在异常狼狈逃窜的路上,若不是彭越在后方牵制住了楚军的粮草供应,战局或可改写。

在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时期,彭越趁机攻占了睢陽、外黃等十七城池,迫使项羽陷入两面作战的境地。刘邦能够在荥阳与项羽对峙两年多的时间,彭越功不可没。

鸿沟之盟约定后,刘邦撕毁协议领兵尾随追击,兵疲粮尽的项羽不得不暂退阳夏。彭越又在此时发起了进攻。

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彭越此战的胜利,让势如破竹的汉军更加如虎添翼,也让项羽的楚军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二、未听范曾劝诫,后约定鸿沟之盟

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范增在项羽身边之时,从不与汉言和。后因陈平离间,被霸王猜忌,愤而出走,最终病死于途中。

《史记·项羽本纪》: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现在如今研究这段历史的主流观点认为:在范增离世之后,虞姬扮演了军师这一角色。

《后汉书》记载:项羽坦诚盖世无双,拘太公而不杀,虏吕后而不犯。三年留养,尤见性情。

刘太公和吕雉沦为俘虏有两年四个月,在这期间二人由虞姬来照料,其所在的巷子现如今被称为美仁巷。结合上面两点,有理由相信在约定鸿沟之盟中,虞姬对项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盟约立后,军皆呼万岁。

霸王守约退军,可不代表刘混混会是个君子也遵守约定。

趁你病,要你命,刘邦就是这么干的,一路追击之下才最终有了该下之围。

三、不渡乌江,言天命而自刎

这段就不用写了。

看某些人的回答中说刘邦宽厚,我来反驳:

1、刘邦对亲生父亲面临被杀时的表现,而且在老子和老婆被俘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营救动作;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为了活命,让一人扮自己,又不惜让两千名女子披甲出城当炮灰;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

3、为了逃避楚军追杀,亲生的儿子和女儿都可以推下车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4、屠城的记载(仅列部分)

1、《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之。2、“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高祖本纪》暨《秦始皇本纪》3、从攻项籍,屠煮枣。 屠胡陵。——《樊郦滕灌列传》4、《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豨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餘,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

5、残杀功臣(异姓王中除了退隐的张良,哪一个善终?彭越被剁成肉酱,夷三族。)

于是吕后乃今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先写这么多吧,看到有些人的回答蛋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