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啥叫驾鹤西去,不叫驾龙西去,鹤有啥说法嘛?
优质回答:
鹤,又名丹顶鹤,长颈高足,是一种大鸟,性温顺而无凶猛之气,展翼飞能上云天九霄。
万物生灵,凡能飞的,人类皆羡慕,其中佼佼者,古人敬重,多设为图腾,图腾为圣物,百姓礼拜有加。
诗经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古人认为,鹤这种鸟通灵通天,就把它视为神鸟,这就是仙鹤名称的由来。
中国有道教,道人仙逝,又名羽化成仙。
中国有佛教,僧人圆寂,又名西天成佛。
在民间,百姓享寿老故,在称呼上结合了佛,道之说,驾鹤西去句中,驾鹤有羽化成仙之意,西去有西天成佛之意。
驾鹤西去这个说法,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寄托了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美好幻想,流传了几千年,也算是一种文化传统。
我国封建历史最长,封建历史有龙文化的传统,龙称呼为皇帝专用,寻常百姓对龙这个字,是忌讳的,所以,说驾鹤可以,说驾龙绝对不行。
小编提驾龙西去说法,口无遮拦,幸亏身处共和时代,换到以前,开刀问那个斩,这是欺君大罪呢!
其他网友回答
汉语的艺术魅力,不仅让华夏炎黄子孙深深为之折服,就连外国人近年来也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国人通过学习汉语接受传承数千年来的中华文明,当然我国古人对于文字的把玩程度,可以说达到了世界上领先的地步。
就关于汉语中的意思,就多到足够让没有耐心的人抓狂和暴走,对于生活中日常生活的隐晦描述和解释,如果不能很好的植入生活场景,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深刻意味。
如果单纯理解驾鹤西去的字面意思,并不带有任何生活常识的理解,肯定会让你笑到岔气,其实对于生死,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严重且肃穆的话题,也是意味着每一个人生命最终的结束,很少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
当然也与我国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有关,尤其是古代帝王之家,对于这一方面的讲究,何必会更是多到令人恐怖的地步,历史上曾经因为说错一句话,或者因为一个字从而丢失性命的人也不在少数。
至于为什么要叫驾鹤西去?
这就不得不从我国古代死亡的文化说起,就拿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的死亡通常也就变通引申为“故、亡”。
帝王的死,通常会用“驾崩”和“仙逝”来形容,对于能够用“驾鹤西去”来形容的,也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最终也随着它唯美的寓意,而在坊间广为流传。
关于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也不得不说,中国人对于鹤的钟爱,作为长寿的代表,平均寿命可达60—80岁,再加上优雅别致的形象,也被我国古人,赋予了极其浓厚的吉祥文化色彩。
许多古代名画当中,也会把鹤当为必不可少的主题元素,象征美好的寓意,对于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赋予驾鹤西去仙逝的意味。
当然最终的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古人对于死亡的一种乐观表述,也更让即将要死去的长者能够放心,同时也是为了身边的亲人能够安心,尽管身体已经冰凉,但是精神形象却永存于子孙心中。
为什么不会叫驾龙西去?
只要稍微有点历史常识,我们都知道龙可是作为古代九五之尊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尽管只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但却一点也不影响它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影响,这是与生俱来就根植于我们心中的信仰。
龙的象征意义显然不是用于这种场景,如果在古代这样说也相当于对帝王的极大不尊重,也没有人敢这样称呼,驾鹤西去更多的是形容长寿,驾龙在古代很容易被当成谋反的存在而遭到诛杀。
不得不承认,对于西游记当中的天庭,几乎就是古代人对于死后精神世界的寄托缩影,那里没有死亡的恐惧笼罩,仙鹤作为天庭与人世间的连接载体,当然也表达了古代人对于天空的向往。
尽管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那无垠的蓝天之上,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天庭,在广阔的大地之下,也并没有什么所说的地域。
但是在那个科学尚未普及的年代,唯一合理的解释,也缺乏足够的事实论据来反驳,与其面对残酷的现实,还不如在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满足。
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把仙鹤作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自然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视程度。至于为什么称为仙鹤,一方面与鹤的寿命有关,另一方面先后能够自由的翱翔于天空当中,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天空的美好夙愿。
当然驾鹤西去,也只不过是一种代称,真正的驾鹤西去,自古以来怕是很难有人做到,作为非同寻常的鸟类。在古代神话故事中,也被当作神仙的坐骑,真正能够驾鹤的那一天,或许就是死后升天,用灵魂驾驭仙鹤飞行。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我是头条号“东坡和肉”。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试着回答一下。
在中国,把一个人生命终结说为“驾鹤西去”,是道教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的结果。
您大概不知道,中国古代除了有《相马经》,居然还有《相鹤经》,您说鹤有没有说法?
王安石有篇《相鹤经》,大概能看出为什么要驾鹤的原因(原文甚长,可略看;后边有分析):
《鹤经》曰:“鹤,阳鸟也。因金气,依火精。火数七,金数九。故十六年小变,六十年大变,千六百年,形定而色白”。又云:“二年落子毛,易黑点。三年头赤,七年飞薄云汉。又七年,学舞。复七年应节,昼夜十二鸣。六十年,大毛落,茸毛生,色雪白,泥水不能污。百六十年,雄雌相见,目精不转,孕。千六百年,饮而不食。食于水,故其喙长。轩于前,故后趾短;栖于陆,故足高而尾凋;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行必依洲屿,止必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隆鼻短口则少眼;高脚疏节则多力;露眼赤睛则视远;头锐身短则喜鸣;回翎亚膺则体轻;凤翼雀尾则善飞;龟背鳖腹则能产;轩前垂后则善舞。洪髀纤趾则能行。
鹤者,阳鸟也,而游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禀其纯阳也。生二年,子毛落而黑毛易。三年,顶赤,为羽翮。其七年小变,而飞薄云汉。复七年,声应节,而昼夜十二时鸣。鸣则中律。百六十年大变,而不食生物。故大毛落而茸毛生,乃洁白如雪,故泥水不能污。或即纯黑,而缁尽成膏矣。复百六十年,变止,而雌雄相视,目睛不转,则有孕。千六百年,形定,饮而不食,与鸾凤同群,胎化而产,为仙人之骐骥矣。夫声闻于天,故顶赤;食于水,故啄长;轩于前,故后指短;栖于陆,故足高而尾周;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疏。且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天寿不可量。所以体无青黄二色者,土木之气内养,故不表于外也。是以行必依洲屿,止不集林木,盖羽族之清崇者也。王策纪曰:千载之鹤,随时而鸣。能翔于霄汉。其未千载者,终不及于汉也。其相曰:瘦头朱顶则冲霄,露眼黑睛则视远,隆鼻短啄则少暝,鞋[故解反,又音谐]颊宅[得宅反]耳则知时,长颈竦身则能鸣,鸿翅鸽膺则体轻,凤翼雀尾则善飞,龟背鳖腹则伏产,轩前垂后则能舞,高胫粗节则足力,洪髀纤指则好翘。圣人在位,则与凤皇翔于郊甸。 其经一通,乃浮丘伯授王子晋之书也。崔文子学道于子晋,得其文,藏嵩山石室中。淮南八公采药得之,遂传于世。
相鹤诀 鹤不难相,人必清于鹤而后可以相鹤矣。夫顶丹胫碧,毛羽莹洁,颈纤而修,身耸而正,足臞而节,高颇颣不食烟火人,可谓之鹤。望之如雁鹜鹅鹊然,斯为下矣。养以屋,必近水竹。给以料,必备鱼稻。蓄以笼,饲以熟之食,则尘浊而乏精采,岂鹤俗也?人俗之耳。欲教以舞,候其馁,置食于阔远处,拊掌诱之,则奋翼而唳,若舞状。久则闻拊掌而必起此食,岂若仙家和气自然之感召哉!今仙种恐未易得,惟华亭种差强耳。
关键原因:“鹤者,阳鸟也”,“禀其纯阳”,“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与鸾凤同群,胎化而产,为仙人之骐骥矣”。
能驾鹤的人,生前必然纯洁无污、满身清气,死后复归纯阳,得道成仙。所以,能“驾着鹤”西去,也是表明生者对死者一种最大的尊重。
再讲一下为什么不能说“驾龙西去”,我认为有两条主要原因。
1、有句古话道:“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又有道是:“虎入山林,龙归沧海”。驾着龙,那最终去哪呢?毫无疑问是去海里。欧亚大陆太大了,咱们在最东边,古时候中国人不可能看到大西洋的,在古人的观念里,东方才是大海,所以龙只能往东边去,驾着龙往西,方向不对啊。
我不由得想起一个电视剧里的经典搞笑场面,是曾经爆火的美国情景剧《成长的烦恼》,那情节是一个美国历史老师,课堂上问一个叫包纳的笨学生:“为什么那时候人们都要到西部去?”(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包纳兴冲冲的对老师说:“因为往东走,他们会掉到海里去!”老师郁闷的几乎要死,对包纳说:“包纳,下次我再叫你回答问题,你就打我好吗?!”当然,中国古人绝不是笨,而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才认为所有的海都在东边。
2、在中国古代,龙一般和帝王联系在一起,和皇家联系在一起,不是皇室的人死了,怎么敢说“驾龙西去”呢?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家也是龙种?你的后代有造反的意思么?这种必要的避讳,古人还是懂的,也必须懂。
最后说为什么是西去?是唐僧西天取经的“西”么?西方极乐世界的“西”么?
东边是海的话,不能去,那么为什么不是南去、北去,偏偏是西去?
难道是唐三藏求取真经的目的地,西天的“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西”?都不是,这都是指佛教中的“西”,去那个“西”,应该驾着“大鹏金翅鸟”,驾着“鹤”的话,估计有结界,飞不进去。
驾鹤西去的“西”,是道教中的“西方世界”,由西王母统御的西昆仑。昆仑山,又名昆仑虚,为万山之祖。它是道教诸神的居住之所,也是道教女神仙西王母的仙居之地。西王母每年三月初三在昆仑山的瑶池举行蟠桃盛宴,宴请群仙,因此昆仑山也成为凡人向往的一座仙山。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是由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上古神话中掌管着灾疫与刑罚的女神。西王母为所有女仙之首,三界十方的所有女子在得道成仙时,都要归西王母管辖。西王母职掌仙籍,考核善恶,度化众生,保佑太平,有构建极乐世界的无限神通。民间认为王母娘娘不仅仅握有不死之药,而且还赐福、赐子、化险消灾。人死后能去这里,就是飞升成仙了,这是古人们借着道教这个信仰,表达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也是给生者的一种抚慰和鼓励,活着时候要多做善事,否则西昆仑王母娘娘那边不会收,只能到底下的酆都城那边去了。
既然西去是去道教中的“西方世界”,那么座驾,也必须是道教中推崇的座驾,很显然,道家仙骥,首推的就是仙鹤。
综上所述,在中国,用“驾鹤西去”代指一个人生命的终结,是道教文化在中国人文化体系中存在深远影响的结果。
以上看法,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多包涵。
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人去世以后,都会说他是“驾鹤西去”。那么,为什么会说他是驾鹤西去,而不是坐别的灵物西去呢?比如,也可以说“驾龙西去”啊。
很显然,“驾龙西去”是不恰当的。“龙”在古代有特别的意义,一般都是与帝王有关。也就是说,只有帝王才有资格乘龙。还有一种,就算不是帝王,乘龙上天的人,一般也都是活着的,而不是死了以后。
因此,这里的“驾鹤西去”,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两个:一是这个人必定死了,二是这个人必定当神仙去了。
(古人驾鹤)
我们知道,按照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三界”之中,“五行”以内,“六道”之列的。然后再依靠轮回的方式,让生命在这些“三界”“六道”之中转来转去。就仿佛宇宙是一个转盘,生命体是永远不灭的,只不过过一段时间,就换一种方式存在罢了。
当然了,那个转盘也不是随便转的。按照中国古代的因果理论,如果一个人在人间做了好事,或者说道德高尚,他死了以后,就会升到仙班。如果一个人在人间做了不好坏事,品德低下,死了以后,则会堕入地狱,或者跌入畜道。
由此可见,当我们在说某个人“驾鹤西去”的时候,就是赞扬他做了好事,就是赞扬他品德高洁,因而才能够上升到仙界。
那么,为什么“鹤”能够成为把去世的灵魂送到仙界的灵物呢?而且“鹤”也早就与“神仙”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仙鹤”了。
我认为,“鹤”作为一种动物,它身上的所有文化元素,都是我们人类赋予它的,是人类根据它的外形,对它进行的一种文化想象。那么,为什么“鹤”会被我们人类想象来与神仙呆在一起呢?
(网络配图)
我认为,“鹤”身上有这几个特点。
其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鹤的声音非常特别,本来它们就在空中飞行,其声音又非常高亢嘹亮,这就使得它们在所有飞禽中被区别开来。很多鸟儿可以飞得很高,其鸣叫声也不小。但是若说像鹤那样高亢而嘹亮的,几乎没有。
我们在谈论神仙的时候,总是会谈论他们的法力,就觉得神仙是法力无边的。这也不难想象,如果神仙没有超高的法力,他根本就把他的肉身托举不起来。我们是有经验的,无论如何,我们扯着自己的头发,是无法把自己提到空中的。而神仙的飞腾,就相当于扯着自己的头发上天。这种万有引力解释不通的事情,只能用他们有很高的法力来解释。
鹤的声音高亢嘹亮又有穿透力,这就相当于神仙身上的法力。所以,鹤满足了我们对神仙力量的想象。
(鹤立鸡群)其二,鹤立鸡群。
神仙自然是超越凡人的。正因为他超越了凡人,因此他才能上升到空中。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里面讲的神仙,都是一种反复努力的结果。佛教说,一个人的修为是由劫难积累而成的。一生经历的劫难越多,他的修为就越高,越容易当菩萨成佛。唐僧正是因为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才成为佛的。道教不讲劫难,讲的是功力。通过内修和外修,功力越来越强,达到一定高度以后,这个人也就自然地成为神仙了。
鹤在外形上,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腿特别长。“鹤立鸡群”这个成语,说的是某个人的才能,比别人突出。在这里,鹤就是神仙,而鸡就是凡人。
(网络配图)其三,鹤白色的外貌。
鹤白色的外貌,与神仙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的。
我们前面讲了。当人在世间做了好事,品行高洁的时候,他百年后,肯定就会升列仙班。当人在世间做了坏事,品行污浊的时候,他去世以后,肯定就会堕入地狱之中。
所以说,其实神仙不仅仅是法力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神仙都是道德高尚的,而鬼怪则是道德有亏的。
鹤一般都是白色的,而白色又代表道德纯洁。鹤的腿长,它站在水里捕鱼抓虾,却并不能打湿身子。所以,鹤是一种洁身自好的形象,具有美好的道德。自然就被选为接引灵魂上天的交通工具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鹤身上的那些特征,全都是人类根据文化和道德的需求,强加上去的。不过,虽然是强加上去的,毕竟都是符合我国古代文化审美和道德审美的,因此鹤的运气也就变得特别好,长年与神仙相伴了。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神话》等)
其他网友回答
为啥叫驾鹤西去,我们这叫《驾鹤西归》,其实一理大同小意,说起来话很长,咱们长话短说:水有源,树有跟,炎皇子孙有祖上。人,有生就有死,我们这爷爷岁数大了,一但有三长两短,办理
丧事需要师傅用纸糊一架引魂翻,魂翻顶端一个很漂亮的长脖子尖嘴大仙鹤,出殡时大儿子扛着,上面大字写着ⅩⅩ祖父大人《驾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