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崇祯该不该杀袁崇焕)

网友提问: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优质回答:

其实就是三条原因:

一.杀了毛文龙。毛文龙是谁?辽东的军区司令,你说啥就杀,要杀也是皇帝杀,你袁崇焕还不够级别,干了皇帝的事。要不是宁远大捷出了点风头,怎么会提拔用你。另外皇帝正在用人之际,毛文龙死了,不能复活,手中无人,只好暂时用你,但账还是给你记在小本上。

二.皇太极从辽东打不进来,绕道蒙古进入北京,袁崇焕不经请示,私自带大军勤王。你一军区司令,打不退敌人,使敌人钻空子打到皇帝脚下,京城被围了,使皇帝颜面何存?你未经请示,带大军进入北京,还要入附城休息,谁信呢?你一军区司令,手握重兵,说好听一点你是勤王来了,说不好听你把半个北京围起来是不是有逼宫之嫌?

三.志大才疏的崇祯遇到了深谙中原文化的皇太极。被人用了反间计,皇太极放出风声,和袁崇焕已经谈好了条件,许以荣华富贵,偏偏崇祯信了。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割了3543刀,肉被刽子手一刀刀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抢,然后被人生生吃下。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其他网友回答

崇祯是个勤于政事的皇帝,他“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面对危局,他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历史评价崇祯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他自毁长城,杀了抗金英雄袁崇焕。

崇祯是个多疑刻薄,刚愎自用的人。与他的老祖宗朱元璋十分相似。

他又是个急躁的皇帝,所以容易被朝中党争的各方利用,做出错误的决策。

崇祯即位之初,大明江河日下,固疾难返。崇祯拼命想挽救危局,特别是那些他寄予厚望的大臣,他不允许这些人有任何失败。否则就会杀之而后快。崇祯杀掉的大臣不计其数,并不完全是这些大臣不行,只是崇祯没有耐心去等,他只想着一夜之间,大明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袁崇焕是崇祯最寄予厚望的大臣。他承诺袁崇焕:“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子孙亦受其福。”

袁崇焕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的策略。

此时的明朝在关外已经完全处于劣势,如果明朝决心坚守辽东地区,依托坚固的城防和大炮,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说“五年平辽”,那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说,也不过是“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虽然后来袁崇焕也后悔吹了这么大的牛,但崇焕却实打实的相信了。这也为袁崇焕之死埋下了伏笔。

袁崇焕根本不了解崇祯。他以为崇祯真的把所有的权力都赋予自己了,所以他才会擅杀毛文龙。

毛文龙是崇祯很信任的大将,他“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毛文龙在敌后建立了明军的一块基地,用游击战术骚扰后金,确实有作用。虽然毛文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罪不至死。最重要的是,袁崇焕无权杀毛文龙。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许多城镇、海岛都先后被清占领。毛文龙的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后降清,辽东局势越发恶劣。

听到毛文龙的死讯。崇祯虽然表面上没有怪罪袁崇焕,只不过袁崇焕现在还有用罢了。这笔账算是记下了,总有一天要算的。

在崇祯眼里,后金不过是建州余孽,只有剿灭一条路可走。袁崇焕却想着和他们议和,而且是在“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的情况下自作主张。袁崇焕太不把崇祯放在眼里了,他没有想过皇帝会怎么想。

崇祯三年十月,皇太极从察哈尔入长城,进犯京师。所有人都认为既然袁崇焕驻守边关,现在敌人大军压境杀过来了,就是袁崇焕的责任。

在群情惊慌之下, “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

这些谣言都说是袁崇焕引皇太极入关的。更因为之前袁崇焕有议和的想法,所以 “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崇祯在舆论的影响下,做出了袁崇焕引敌胁和的判断,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其实这个时候,崇祯并不一定是要杀袁崇焕的。只是听到袁崇焕被捕的消息,关宁军在祖大寿带领下,弃京城不顾,擅自返回关外,任凭皇帝如何下诏都喊不回来,最后还是由袁崇焕出面写信召回,皇帝的圣旨不如袁崇焕的一封书信,关宁铁骑几乎变成了袁崇焕的私人军队,崇祯还会放过袁崇焕吗?

袁崇焕掌握着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在清军绕过山海关进攻北京城的时候,最正确的做法是紧跟清军,把清军的后路断掉。然后在北京城下聚而歼之,这是最正确的战略选择。

可是袁崇焕没有这么做,一直冲在最前面,他到达北京不久,后金的部队也跟着来了,说不是你引来的,鬼都不信。

袁崇焕率军救援北京,还带了几个会满语的喇嘛。不用说就是想用这几个喇嘛和皇太极谈判呗。在这种时候还不忘记议和,袁崇焕也是嫌命长了。

袁崇焕一方面夸口五年平辽,一方面与敌人议和,你能解释清楚你究竟想干什么吗?

袁崇焕的死,既冤枉又不冤枉。他是个忠臣,但不是能臣,政治上太幼稚,他和岳飞一样,注定活不长的。

其他网友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毛文龙在,清兵会不会从喜峰口入关,围攻大明都城北京?

我的答案是不好说。毛文龙在,清兵攻打蒙古部落,攻打朝鲜,蒙古部落和朝鲜都是大明朝的附属国,大清打他们时可没有因为毛文龙在而有所顾忌,那你说大明朝衰落了,顾不过来,清兵打蒙古部落和朝鲜就没让毛文龙全力骚扰大清的都城沈阳。那好,辽东是大明自己的地儿,清兵进攻关宁锦防线,似乎也没有因毛文龙的存在受影响。那清兵会因为毛文龙的存在就不敢越过燕山进兵北京吗?似乎也不大可能。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实在是很有限的。

但是,清兵以前从来没有从喜峰口入关直逼北京,毛文龙一被杀清兵马上来了,说明清兵入关与杀毛文龙有关。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导致了清兵直逼北京城,似乎也说得过去。所以,崇祯逮捕袁崇焕,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擅杀毛文龙?!”

崇祯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吗?

崇祯杀袁崇焕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袁崇焕夸下海口,说五年复辽,结果两年过去了,不但没有复辽,反而让清兵打到大明都城来了。袁崇焕是蓟辽督师,主要任务就是对付清兵,北京被围攻他有直接责任。

第二,皇太极巧使反间计,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达成协议,要共同推翻大明。崇祯中计,杀了袁崇焕。

第三,袁崇焕建立了关宁军,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袁崇焕就是要成为地方军阀,他要割据一方,崇祯担心就把他杀了。

第四,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怪罪就把他杀了。

袁崇焕夸海口五年复辽,才两年,没到兑现承诺的时候,清兵入关不是从山海关过的,喜峰口不归袁崇焕管,责任赖不到袁崇焕头上。所以这第一条不成立。

反间计是有时效期的,曹操杀蔡瑁张允,人头刚落地就反应过劲了,崇祯笨点九个月也能反应过来,袁崇焕从被抓到被杀前后九个月时间,反间计的时效期早过了。这第二条也不成立。

袁崇焕没有儿子,他要当地方军阀,割据一方,没有人继承,似乎也没啥意义,况且,袁崇焕是进士出身,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叛国也不符合他的价值观。这第三条也不成立。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上报崇祯皇帝,当时崇祯皇帝也没有治他的罪,还说杀的对,杀的好。其实,毛文龙到底有多大作用崇祯也不确定。这第四条似乎也不成立。

既然四条都不成立,那崇祯不是无缘无故地杀袁崇焕吗?那还真不是。袁崇焕是大明朝急需人才,没有原因崇祯怎么舍得杀。

皇太极的反间计,使得京畿地区老百姓都认为是袁崇焕引来的清军,袁崇焕才九千人,清兵好几万,竟然被他打退了,可能吗?崇祯画魂,是不是袁崇焕真与清兵有勾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不然后果很严重,袁崇焕要是见骗不开北京城门,便与皇太极合兵一处,共同攻击北京城,那就危险了,当断不断必留后患,崇祯以商议粮草为由把袁崇焕骗到紫禁城,把他抓了。袁崇焕进城是用框吊进来的,可见崇祯多么担心。

袁崇焕被抓,危险解除,所以崇祯并没急于杀他。过一段时间崇祯反应劲来了,可是他已经把袁崇焕抓了,而且是他亲自下令抓的,要是无罪释放,就说明他抓错人了,皇帝哪能错啊!错了多没面子。于是崇祯对办案的大臣说,有罪定罪无罪释放。办案大臣也不敢说皇帝抓错了人,于是罗织罪名杀了袁崇焕。

总结一下,袁崇焕是因崇祯中皇太极的反间计被抓,因皇帝不能错被杀,借口是他妄杀毛文龙。

我是豫有得,期待你的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袁崇焕之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是综合历史来考查,反间计只不过是导火索,使崇祯有了杀袁崇焕的借口,其实崇祯对于袁崇焕隐忍很久,即使没有反间计,袁崇焕仍难免一死。

1.袁崇焕没有经过崇祯的同意来了个先斩后奏,用尚方宝剑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致使毛文龙原来的守地全被清军占领,后来袁崇焕给崇祯写信通报了此事,崇祯虽说也回了信也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但你袁崇焕太没把皇帝放在眼里,这让崇祯帝感到很生气。

2.袁崇焕想和皇太极讲和这件事对于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议和”的祖训是格格不入的,更难以接受的是袁崇焕是背着自己干的,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你把我皇帝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袁崇焕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对于崇祯来说是难以启齿的羞辱,也为袁崇焕以后被杀埋下了祸根。

3.袁崇焕出关前曾向崇祯夸下海口,五年平辽,结果不但没有平辽,反而还让皇太极的军队大摇大摆地饶过山海关打到北京城下,如此牢固的关宁锦防线形同虚设,朝廷寄予最大希望的辽东军队竟然防不住后金,而被他们达到了皇城根下,引发朝野骚动和不安,这等奇耻大辱必须有一个替罪羊来平息,否则天朝颜面何在。

4.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只不过是个诱因。其实也很勉强,只不过正好迎合了崇祯的心里而已。

崇祯帝也不能因为单独的事件而杀了袁崇焕,他也知道这个人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自从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崇祯就觉得袁崇焕太狂妄了,但还是忍住了,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叫人不得不怀疑袁崇焕的为人。

崇祯志大才疏,年轻气盛,诛杀魏忠贤后更是刚愎自用,一心急于振兴朝政,却又生性多疑,信不过任何臣子,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得到了他的赏识,委以重任,突然得知袁崇焕“背叛”自己,自然无比愤怒,冲动的将袁崇焕打入天牢。

崇祯极端自负,虽然后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中了女真人的反间计,但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绝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误,所以急于杀死袁崇焕来掩盖自己的愚蠢错误。

袁崇焕虽然军事才华横溢,但却不懂政治,朝中无人相助,他在关外镇守一方本来就容易招来猜疑,擅自诛杀大将毛文龙,虽然说是发现毛文龙勾结女真,但后来考证的史料均认为毛文龙并没有背叛朝廷,只是不大遵从袁崇焕的将令,袁崇焕杀人立威而已,这自然会让本就多疑的崇祯更起戒心,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替代才暂时没有被处置,袁崇焕又不知道在朝内结援自固,没有大臣为他解释,也没有人肯为他求情。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说到明朝,很多人总是会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但同时也会对明朝最后一任帝王“崇祯皇帝”诟病不已。

就如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金庸小说《碧血剑》里,故事的主线讲的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

这时,我们不免疑惑,如此忠君爱国的袁督师,为何会被崇祯所杀?

但长大之后,了解过当年的历史环境之后,不得不说袁崇焕死的不冤,下面今古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几大理由:

首先,好大喜功,空许五年平辽

袁崇焕在崇祯登位之后,就极为积极的寻求辽东任职的机会。当崇祯问及几年可平辽的时候,袁崇焕直接就对崇祯许下五年即可平辽且不需增加粮饷的承诺。

但袁崇焕转头在给同僚的回答,却是“聊慰上意”,这就是纯粹的给崇祯说好听的,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五年就能够做到平辽。

其次,私下与满清议和,使明朝失去朝鲜

当袁崇焕刚到辽东上任的时候,袁崇焕便在趁着吊唁努尔哈赤的机会,与后金议和。这个在当时的可信度还是相对较高的。

当时刚刚取得后金统治权的皇太极,为解决粮食危机和朝鲜的侧翼威胁,发兵攻打朝鲜。但此时袁崇焕所控制的关宁军在后金主力尽空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作为,反倒是毛文龙的游击军四处出击,给后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第三,擅自卖粮与喀喇沁蒙古,间接资助满清

袁崇焕在督师辽东的同时,还曾经将辽东军粮私下贩卖给喀喇沁蒙古,给出的理由是喀喇沁蒙古缺粮,如果不卖,就会倒向后金。

但打脸的是,喀喇沁蒙古在取得袁崇焕的明朝军粮之后不久,就直接成为了后金的蒙古八旗,更是及时缓解了后金当时的粮食危机。而毛文龙所在的东江镇游击军,却由于得不到袁崇焕的军粮而挨饿受冻。

第四,擅杀毛文龙,至辽东局势奔溃

当时明朝在辽东主要是采用关宁明军主力配以东江毛文龙的游击相结合的战略,总体来说有着毛文龙的东江镇的存在,满清尚且不敢大肆侵扰明朝,远离自己的辽东老巢。

但是,由于毛文龙自领东江镇,虽然隶属于袁崇焕的指挥,但在许多战略方针方面并不与袁崇焕相一致,这使得袁崇焕在后来假借朝廷的名义将毛文龙诛杀,致使东江镇崩溃,其后失去对东江镇控制的袁崇焕,干脆就将东江镇给予取消,毁掉了毛文龙多年辛苦建立的皮岛根据地。

自此,后金军队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大规模的入寇关内,劫掠明朝的人口和物资来壮大自己。

第五,十万清军绕过山海关入寇关内劫掠,辽东督师毫不知情

崇祯二年,降服朝鲜并少了毛文龙这个始终骚扰后金的威胁之后,皇太极举兵十万,从遵化、三屯营突入关内,负责辽东一切事务的袁崇焕却毫不知情。

结语

可以说,虽然袁崇焕说了他五年即可平辽,但是对于崇祯而言,袁崇焕才到任不到两年,东江镇就没了,喀喇沁蒙古也成了蒙古八旗,朝鲜这个铁杆属国更是成了后金的自留地,以前一直没能打到关内的后金骑兵都可以兵围京师了,更何况还有着袁崇焕与后金私下议和的可能,这一例例、一桩桩现实展现在崇祯的面前,就不由得崇祯最后决定将袁崇焕杀死了。

而袁崇焕的死不得不说,他作为一名守城将或许是合适的,就比如他取得的宁远大捷,但是如果将一省之地交于他,以他的能力或许就力有未逮了,局势反而会变得更加恶化。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