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请问《西游记》中,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是谁?
优质回答: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原创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涉及到藏传佛教。因而,“乌巢禅师”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本回答尽量避免深奥的佛学知识,只从文本表面以及背后的些许寓意,揭秘一番《西游记》中这个原创角色的“真实身份”,看看吴承恩为何要写这样一个人物。
猪八戒为何住在“福陵山”
因为乌巢禅师是猪八戒引出来的人物,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猪八戒说起。
却说观音菩萨带着木叉行者前往长安寻访取经人,来到福陵山时,收服了天蓬元帅下界的猪刚鬣。既然入了佛门,观世音就按照如来佛祖确定的辈分,给天蓬元帅起了法号,叫做猪悟能,还命他“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因此,猪悟能别号猪八戒。
猪八戒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曾经有一个老婆叫做卵二姐。卵二姐究竟是何意,我曾经解读过,她应当就是石卵诞生的孙的妹妹,猪八戒“调戏”的嫦娥。而猪悟能断绝“五荤三厌”而得名猪八戒,这一处写得十分“阴险”,“朱八”,就差一个“重”字了。
福陵山,其实是“弗菻国”,弗菻,是古代对罗马的称呼,《大唐西域记》中叫做“拂懔”。朝鲜僧人慧超曾经于大唐玄宗开元年间前往弗菻国取经,著有《往五天竺国传》,其中,叫弗菻作”拂临”。显然,慧超把弗菻国也叫做“天竺国”,也是去了“西天”取经。
明万历十年(1582年)时,利玛窦从罗马教廷入广东肇庆,就自称是从天竺而来的僧人。因此,《西游记》的背景是在明朝思想启蒙时代,书中写的不止是如来佛祖佛法东渐。同时,讨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外来文化融入的大题目。其中,“乌巢禅师”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塑造的一个虚构形象。
因为猪八戒住在了福陵山,所以,他接触的事物要比唐僧、孙、沙僧更多,大唐取经人中,只有八戒认识乌巢禅师。但猪八戒受命前往“西天”,拜的是如来佛祖,他当然宁愿受罚,也不愿意跟着乌巢禅师去修行了。
乌巢禅师因何住在乌斯藏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写道,唐僧在福陵山高老庄收了猪悟能,继续西行。一个月后,“行过乌斯藏界”,那就是越过了边界,来到了乌斯藏。
唐僧见这里的山很高,便对新徒弟说,要仔细搜寻。八戒却说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原来,猪八戒早就认识乌斯藏浮屠山的乌巢禅师。那么,猪八戒是什么时候认识这个西域禅师的呢?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红楼梦》都得到了《水浒传》的真传,施耐庵在书中很多隐写符码,都被后面的两个隔代弟子加以点化,作为隐喻手法暗藏了故事。猪八戒的“高老庄”,其实出自《水浒传》中的高俅。
高俅发迹这回书中,实际上写的是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老四朱棣,而要搞“孙立”的历史原因。“高”出自《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朱洪武生前就以皇后马氏的谥号,为自己定制了“高皇帝”的谥号,意思是要与汉高祖比肩。历史上只有刘邦叫做“高皇帝”,清代修《明史》只记载了《明实录》中称呼的“高皇帝”谥号,《本纪》中都没有认可朱元璋为“高皇帝”。
猪八戒腾云驾雾于福陵山云栈洞与高老庄之间,恐怕就是弗菻在明朝时正式得到朱家皇帝认可而传教的真实写照。而同样到过弗菻的慧超,恐怕就是这个乌巢禅师的一个原型吧。但是,乌巢禅师又因何住在了乌斯藏的浮屠山呢?
因为,乌巢禅师象征着藏传佛教。这个问题,导语中已经讲过了,现在的疑问是,藏传佛教为何以“乌巢禅师”来象征呢?
这个显得有点奇怪的人物,恐怕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吴承恩当年看不到《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才有的。正如施耐庵不可能写《三国演义》那样,吴承恩看到的只能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三国志传》。
那么,乌巢禅师又是如何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呢?
乌巢禅师难道与官渡之战有关?
据相关资料显示,佛教最早传入“东土”,是在公元前二年左右。汉哀帝元寿元年时,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大月氏国王使人口授《浮屠经》。这恐怕就是《西游记》中提到的“浮屠山”了,浮图就是佛教在当时的称谓。
《后汉书·西域传》中曾经提到:“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西游记》中,以毒钩刺伤如来左手中指的蝎子精,恐怕也出自“身毒”这个汉代天竺。
有正史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则是在汉明帝时期。《后汉书·西域传》中说,汉明帝梦见头顶有光的高大金人。博士傅毅进言道:“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汉明帝于是在永平十年(67年)时,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国拜佛求经。
汉使到了大月氏,请回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汉明帝于是建白马寺,翻译佛经,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汉明帝曾经被刘秀封为东海王,《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东海龙王也应当出自《后汉书》。孙龙宫借宝,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其寓意是“唐僧取经”是在汉明帝之后,借助了佛教当时在“东土”早已流传并盛行的局面。
《西游记》与汉代有关,那就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乌巢禅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官渡之战的乌巢。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曹孟德有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曹操的《短歌行》中《水浒传》中有隐写,就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柳树上的那只聒噪的老鸦。柳树被拔掉,老鸦便“无枝可依”了。这段故事,写的是大明黑衣宰相道衍和尚“遇林而起”,即遇到燕王而成就了“正果”。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得在我所解读的《水浒传》中找答案了。
所以,《西游记》中写道:“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这就十分形象地把“乌巢”、“乌鹊”写进了故事之中而塑造了“乌巢禅师”。当然,吴承恩乌巢禅师来自官渡之“乌巢”,而是以这样一个形象,照应“东海龙王”、“白龙马”,强调一个“明”字。
世德堂本《西游记》如《水浒传》那样,以北宋邵雍的诗为全书总括,把一百回按照《清夜吟》划分为二十卷,每一卷的主题词就是《清夜吟》的一个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因而,《西游记》也是以汉唐背景隐写明朝的事。“斜月三星洞”,也就出自邵雍《清夜吟》而无疑了。
唐代玄奘取经并没有经过乌斯藏,所以,孙不认识路,乌巢禅师却认识。而且,还传给唐僧《心经》,这就说明,乌斯藏先有人去过天竺取经了。
据传,唐初西日桑哈得观音菩萨所授,前往印度依止于蒋华西宁(文殊友)25年,取出蒋华西宁埋在菩提伽耶的伏藏后返回汉地。然后,将无上极密类安置于唐朝国都长安的吉祥门柱下,自己到清凉山(五台山)尸林坐禅。这恐怕就是乌巢禅师的又一个原型了,也是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心经的典故由来。
明朝都城古称蒋州,南唐时叫江宁府。因此,“乌巢禅师”只是一个符码,吴承恩写的是明代与乌斯藏的关系,也寓意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其中,也暗藏明廷历代皇帝对乌斯藏的管辖与治理,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以“乌巢酒徒”这个典故,照应《清夜吟》,暗点了明朝当时的局势……。
这个问题讲起来就复杂了,就此打住吧。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乌巢禅师可不是纯虚构的人物而历史上却有其人。
历史上名叫鸟巢禅师,住杭州秦望山是位得道高僧。
禅师云游四方到了杭州的秦望山,见有一棵大松树,盘屈如盖。感此于自己有缘,于是就在树上栖止。禅师身边有很多喜鹊在此筑巢,与和尚怡然相处,所以被时人称为鸟窠禅师,又叫做鹊巢和尚。
关于鸟巢禅师有一段与唐时大诗人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曾听闻鸟巢禅师的大名,遂去拜访鸟窠禅师。请教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回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白居易很不以为然,说道:“这有什么神奇,这是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话。”禅师回答:“三岁小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领悟而去。
所以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并不是哪位大能的化身,而是作者把真实的鸟巢禅师代入其中。
西游记里的人物或者神仙,大部分都能在历史或者其他地方找到出处,并不是纯粹的虚构神话故事!
这也是西游记的成功之处,把各各时代得道者都汇聚到一个大的故事里,最终形成了这个多彩多姿的西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