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一样的吗?
优质回答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是不一样的。 人均GDP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在一定核算期内所有单位生产(服务)的最终产品的总量的人均数。人均GDP越高,说明这个国家越富有。而人均收入则是指在一定核算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居民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实际收入的人均数,它是我们生活中能够支配的钱的多少。
生活中可能不少人会把人均GDP当做人均收入来看,比如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6.45万元,平均每个月接近5400元。一看到这个数据,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拖了全国的后腿,但其实2018年中国居民可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8228元,平均每个月2352元。当然了,这是把老人和小孩都算进来的平均数,如果只是算劳动力人口,这个数据会高一点。
一般来说,人均GDP越高的地方,人均收入就会越高,比如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它们的人均收入也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但人均收入一般都会低于人均GDP,所有国家都几乎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主要是因为生产总值最终流向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部分,政府获得税收、企业获得利润,而居民获得劳动报酬,我们的人均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居民所得劳动报酬这一块,所以人均收入会低于人均GDP。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人均收入比人均GDP低。比如中国,人均GDP9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好,可是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4万人民币,约合2500美元。
人均GDP多的国家,一般人均收入比较高。人均GDP少的国家,一般人均收入比较低。
2018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是什么?
优质回答
目前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是还不知道的,毕竟2018年都还没过完,全年GDP总量无法计算,怎么会有数据呢!
不过2018年前三季度的各省市GDP数据倒是出来了,如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广东依然领先全国,江苏紧跟广东身后。
增速方面,宁夏名义增速达到了13.69%,四川名义增速达到了13.03%,福建的名义增速也达到了12.75%;而实际增速真快的是云南省,达到9.1%,此外贵州、西藏的实际增速也都达到了9%。
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的名义增速都是负数。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在2018年依然平稳快速地发展着。
至于人均的话,既然2018年全年GDP还没出来,全年人均无法计算,那我们就看一下2017年的人均GDP吧,带上港澳台的人均GDP表,看下图:
澳门香港台湾高居前三,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直辖市位居4-6名,大陆省份江苏人均GDP排名首位,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省份紧跟其后,而倒数的分别为贵州云南甘肃,其中甘肃的人均GDP是最低的。
在这里人均GDP各省
中国GDP首次超过100万亿人民币,那中国人均GDP是多少?
优质回答
2020年中国GDP超过了100万亿人民币,达到了1015986亿元,妥妥的位居全球第二的位置,但是人均GDP的排位就比较落后了,我国人均GDP可能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
我国现在大概14亿人口,人均GDP也很好算,拿着2020年GDP除以14亿人就好了,这样就是1015986/140000=7.257万元。
我国2020年人均GDP大概是7.257万元,折合美元是1.116万美元,这样的人均GDP大概在全球能够排在65位左右的位置。
2019年的时候,我国人均GDP为1.0986万美元,大概排在全球第七十位的样子,而到了2020年我国GDP有所增长,而其他经济体受到疫情疫情可能人均GDP会有所下降,这样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可能能够排在65位左右的样子。
现在虽然我国GDP位居全球第二,但是美国2019年人均GDP达到了65895美元,接近我国2020年人均GDP1.116万美元的6倍。
因此,如果从人均GDP来看,未来我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未来我国可能也将会抓住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让我国经济更加发达,让我国人均GDP更高,让我国人民生活过的更好。
国家不断发展进步是好事,但若大头只惠及某些巨头或资本家那发展是有严重欠缺的?只有整体国民共同受益进步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初衷及合理状态
gdp总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哪个更能反应出人民的生活水平?
优质回答
先把结论写在这里,后面的内容慢慢解释。总体来说,反映人民生活水平,不是一个单一指标可以完成的,应该是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支出水平共同决定的。在解释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第一、什么是GDP,GDP中是否包含了人民生活的相关数据;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怎么来的;第三、人均日常消费有哪些;第四、除去日常消费的钱都去哪里了?
为了不喧宾夺主,关于GDP的解释放在了回答后面的附录中,供有兴趣看完回答的读者参考。GDP除以总人口,就业人均GDP。人均GDP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而人均GDP则排名比较靠后,大概和国家男足在国际足坛的排名差不多。不过,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体,中国的人均产值在世界的排名在逐步提升。
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收入减去税收之后的剩余部分,人均收入包括工资、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经营净收入是经营者的经营收入减去经营支出后的剩余(农民的收入都被计入经营性收入,私人业主、个体商贩的收入也是经营净收入)。资产性收入包括存款、股票、理财等收入,但是收入占比最大的是自有住房的租金折算(也称虚拟租金)。资产性支出包括贷款等支出,资产净收入是资产性收入减去资产性支出的剩余。转移净收入是转移性收入减去人均转移性支出后的剩余部分。转移性收入主要来自退休金、养老金和医保报销。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转移性收入还包括政府补贴、外出务工人员寄回家中的收入。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社保、医保等(三险一金的中三险)和外出务工人员寄回家中的转移性支出。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在不同居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和城镇、就业和退休、有房和无房之间都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比如就业人口要支付养老和退休保险的转移性支出,而退休人员只有养老金和退休金的转移性收入,而没有转移性支出。关于住房的虚拟租金问题,在下面再解释。结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反映,不反映个体的收入差异。
可支配收入用于食品、生活用品(服装、鞋帽、家具等)、居住、交通、通信、教育、健康、娱乐的消费被称为消费支出,除去消费支出外,购买汽车、奢侈品等消费被称为非经常性支出。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支出、非经常性支出的部分,被称为财产性支出,这其中包括存款、股票、理财产品、投资等,买房也是财产性支出。
财产性支出能够带来资产性收益(利息、股息、分红等,房屋租金也是资产性收益的一部分)在居住消费中,住房租金是占比最大的部分,这部分租金包括了租房的租金和自有住房的租金折算。
房产是一种资产,而不是商品,居住是一种消费(服务)。拥有住房资产的人,相当于把自己的资产出租给自己,为自己提供了居住服务。租金的收入计入了资产性收入,房租支出计入了居住消费。只不过这里面只是账面收支的变化,而没有产生实际的现金流动。没有房产的人,需要租住别人提供的房屋,需要支付房屋租金,这部分费用是居住消费。这一点对贷款买房的人就比较复杂,贷款买房的人,与拥有自有住房的人一样,相当于自己为自己提供居住服务,虚拟租金只有账面的变化,没有实际的交易。但是,还贷的部分,也是资产性支出的一部分。
从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是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同地区之间经营净收入、资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较大。这一方面是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同,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不同造成的。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水平,城镇人口比例也基本都高于全国水平。
在不同的行业中,就业人口的劳动报酬占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来看第二产业的产值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相对较低。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产值的比例,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差距。天津与北京、上海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三个直辖市。天津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占比还在50%左右,虽然人均产值与北京、上海的水平差不多,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差距较大。内蒙古、山东、山西,都有一些资源性行业(鄂尔多斯、东营油田、长庆油田),这些行业的人均产值较高,而劳动者报酬占产值的比例较低,所以,山东、陕西、内蒙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产值的比例也较低。
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地区,人均消费支出也相对较高。而且,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北京和上海,虽然日常消费占比较低,但是居住消费占比较高。
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支出的结余部分,部分用于非经常性支出和财产性支出。虽然,统计局没有提供正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是从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居民消费结余的水平。山东是消费/收入比例较低的地区,北京、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带省份的消费/收入比也相对较低。而天津、广东的消费收入比就相对较高。
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统计局都是抽样调查的结果,不是地区收入总量除以人口总量的结果,因此,统计的误差总是存在的,上面的数据也只能作定性的参考,不能作定量的分析。
另外,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不同,个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比如,一个清华的毕业生留在北京工作,可能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收入(工资),但是,基本没有资产性收入。按照工资收入交掉个人所得税后,还要支付三险一金(转移性支出)、寄给家里一部分(转移性支出。基本上是只有工资收入,资产净收入为零,转移净收入为负。而与此同时,除了要支付日常生活费用外,还要支付房租(居住消费)。消费支出的剩余部分,还要储备下来买房、买车。如果结婚,还要承担子女抚养的费用(如果只生一胎,两个人的收入就被平均到3个人),抚养子女要到18岁,甚至大学毕业,这个期间,会大量增加教育支出,如果居住条件改善,居住支出也会增加。这种生活压力和生活水平,可能在北京只能属于中等偏下。而对于北京的有房居民(没有贷款)家庭来说,主要的现金支出是日常消费,其次是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健康。居住消费的绝大部分,只是账面的上的支出,因为相应的房租收入又进入了资产性收入,相当于左手进右手。因此,可能只有几千元的月收入,没有孩子负担(没孩子,孩子独立)的情况下,日子过得也很不错。
总结一下上面的数据,人均产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都是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生活的数据。由于存在地区、行业、居民(本地/外来,就业/退休)的差异,人均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并不存在线性的关系。衡量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仅靠其中一项数据,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三个数据结合起来看可以更客观一些。但是,由于收入来源与居民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状况、财产状况都有很大的关系,个体的感受与人均的水平依然会有很大的出入。特别是城市外来人口中,工资水平较高的高学历人才,在完成个人的财富积累(还清房贷之前)之前,实际的生活水平可能低于城市有房居民的生活水平。
附录:下面是对GDP的一些解释
GDP作为一个指标体系,统计的是以货币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总量,包括了当前账户的交易和资产变动情况。随着工业化带来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居民的增长,城镇及周边土地被改造成工业或城市用地,土地的价格随着城镇化发展而逐渐增值,投资于土地的资本(包括工厂、住宅)也会随着升值,而城镇居民的增长,也会带来日常消费的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增长,既带来当前账户交易量的增长,也会带来资产的增长。而GDP就是反应这种增长的一个总量。
GDP主要有几种划分维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我们常见的按照产业划分GDP的一种方式。每个产业又分为不同的行业。GDP是各个行业的产值(去掉中间过程),也就是在最终消费端的产值总量。
按照产业划分的GDP构成又被称为生产法,其实际意义是指各个产业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货物和服务劳动净流出是消费法划分GDP的一种方式。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部分被消费掉了,一部分形成了资产,还有一部分去与别的地区进行交换了(如果卖出的多,买入的少就是贸易顺差,否则就是贸易逆差)。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是收入法GDP划分的方式。收入法实际上是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劳动者报酬主要是就业人口的工资,生产税净额是政府的收入,而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包含了原材料的费用)是投资者的收益。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人均gdp是什么意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