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马铃薯种植补贴政策 创新推广复种马铃薯 打造增粮增效新模式 2021马铃薯种植亩数

为持续探索复种马铃薯生产模式,不断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今年以来,市县种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农村职业会议、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灵魂,按照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的部署要求,把复种马铃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紧盯“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以复种补全年”的目标要求,切实高度重视,提早安排部署,统筹抓促推进,通过细化技术方案、扎实开展试验、同步示范推广、市县协同推进等措施,全力实施夏播复种马铃薯增粮工程。

一、紧盯示范目标,压实生产职责促落实。一是高位部署推动。复种马铃薯能充分利用夏季闲置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优化我市农业结构、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专题调研、现场指导,作出批示。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庆阳市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实施方案》(庆办字〔2024〕1号),为全市复种试验示范推广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着力重点。二是专班督导抓促。市委农办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的通知》《关于加强百万亩复种农作物田间管理的职业措施》,对生产任务、技术指导、服务保障做了具体安排。市县统筹谋划推进、组建专班跟进,召开视频调度会、现场推进会、技术培训会,推促复种职业开展。三是超额完成任务。各县(区)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职责,制定抓促措施,完成麦(油)后复种马铃薯8.18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8万亩的102%,其中冬小麦茬4.08万亩、冬油菜茬4.05万亩、菌粮(薯)循环茬0.05亩。鼓励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流转耕地,突出规模化种植、产业化提高,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复种试验示范点建设,全市建办复种马铃薯百亩以上示范点29个,很好地发挥了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影响。

二、注重试验示范,强化成果展示提水平。一是科学布设试验。根据试验示范目标,指导县区科学制定试验方案,复种马铃薯突出不同茬口不同区域的品种选择、栽培模式、除草剂筛选、晚疫病防控等试验示范。技术专班从整地覆膜、适期播种、间苗除草、水肥管理、测产收获等环节全程指导,详细记载试验数据,研究分析试验结局,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综合分析效益。依据复种马铃薯试验结局综合分析,主要推广冬油菜—马铃薯—冬小麦(冬闲)模式和冬小麦—马铃薯—冬小麦(冬闲)模式。据测算,冬油菜茬马铃薯亩均产量944.55—1715公斤,冬小麦茬马铃薯亩均产量1034.4—1550.3公斤,效益较为可观。复种马铃薯冬油菜茬口好于冬小麦茬口,适宜推广区域主要为西峰区、镇原县南部、宁县、正宁县、合水县、庆城县南部,探索了“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路径,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三是突出成果展示。充分发挥试验示范的引领影响,组织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大户和群众代表开展现场观摩,凸显科技增粮增收影响,引导经营主体和农户扩大复种面积,增加经济收入。

三、探索创造模式,聚焦关键环节抓示范。一是筛选适宜品种。根据近几年试验示范结局,主要选择高产、优质、高抗的脱毒种薯,中晚熟品种以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12号为主,中早熟品种以希森6号、V7(大叶)为主,搭配种植陇薯10号、陇薯19号等。二是推广集成技术。重点推广适宜机械化操作的高垄露地栽培模式,集成示范灭茬深耕、种薯拌种、机械化种收等技术。亩施80公斤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在病虫害防治中使用噬菌体+菌尔+杀虫剂混合杀菌剂产量效果最好。三是应用先进机具。积极引进和研发马铃薯专用农机装备,推广应用膜上穴播机、起垄施肥铺膜喷药覆土一体机、高垄覆膜种植机等新机具10余种,全市推广应用复种马铃薯耕种收农机具600余台(套),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四、健全职业机制,实化细化措施强保障。一是建立抓促机制。市县成立了复种职业领导小组,建立包抓落实职业机制,在夏播复种期间加强调度督导,全力抓促推进。各县(区)主动承接任务,逐项细化措施,压茬推动落实。二是加强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入户讲解、算账对比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动员,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参与复种生产,全市上下形成了层层抓粮、积极种粮的良好气氛。市、县区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引导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深入科技示范点和田间地头全程指导生产,为群众全面提供复种马铃薯技术支撑,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效益。三是加大资金保障。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整合配套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倾斜支持复种马铃薯。落实全省耕地轮作休耕项目资金1200万元,对承担复种马铃薯生产任务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每亩补贴150元,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复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市、县(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累计筹措资金392万元用于马铃薯种薯采购、农资储备及示范点建办,为复种生产提供经济支持。

来源:市种子管理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