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被纸工奉为什么(东汉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肯定不会烧纸,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

网友提问:

东汉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肯定不会烧纸,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孔子说过这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现在常用的成语“始作俑者”就是从这里来的。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东周时期,这一时期已经废除了商朝的人殉制度,开始改用草人或者俑人来替代。

谈到了人殉制度,大家应该明白古人在没有烧纸的习俗之前是如何祭祖的了吧。

如今给祖先烧纸无外乎是寓意烧点纸钱、纸衣服,纸电视,纸手机,甚至还有纸小三给祖先享用。

其实古代人也是一样的想法,要给祖先带过去现在常享受的好东西。只不过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玩虚的,他们玩真的。

根据胡厚宣在1974年发表的《中国奴隶社会的人殉和人祭(上篇)》一文中统计的数据显示:

在统计到的甲骨文发现的卜辞当中,记录有用人祭的卜辞是1350片,卜辞1992条;

仅仅在商王武丁时期(大约在位42年)的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共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卜辞未记人数。其中一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

另外周朝虽然官方废除了人殉,但是习惯的力量极为强大,特别是周王朝衰落后,各个诸侯去世之后也大规模使用人殉。

在《墨子·节丧》中就很鲜明的从墓葬安排中看出来了阶级的差异称:

“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除了活人殉葬,祭祀祖先时古人还会使用真实的动物或者衣物等。

以最顶级的天子祭天为例

每年冬至天子要祭天、祭祖的时候,会准备盛大的祭祀仪式,要沐浴斋戒,还穿着盛大的华服。

天子祭天时要亲自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后,这些牺牲随同皇帝赠给上天的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专门的柴垛上,由天子亲自点燃积柴,让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使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

之后还要给天帝献上五种不同质量的酒(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

还要献上音乐舞蹈的表演等等。

所以,古代人祭祀祖先不一定烧纸钱,而是烧活人,烧活的牲畜,烧真正的衣服等,当然这是顶级的贵族才能干的事情。

普通人自己活着就很难了,哪有这么多东西烧给祖先呢?还是用纸钱、纸衣服代替就好了。

其他网友回答

祭祖是存在的。用什么呢,有钱人用的是先祖用过的钱。比如铜钱,当然大里用的是过期,过适的,也经不用的。以前,死了人,后人有钱的,死者嘴里含金子,也有含银子的。死后祭祖有些把金子,银子窖藏在祖坟周围。一般的都是窖铜钱。没得钱的就只有,祈祷和心中祝愿了。我们这里现在都还有含金银,窖藏钢钱铜钱的习俗。

其他网友回答

先秦有个人穷困潦倒,经常骗老婆和小妾说,有人请我出去吃饭,晚上满嘴油腻一身酒气的回来。时间长了老婆和小妾偷偷跟踪他,发现这个人总是跑到墓地,偷吃人家上供的酒肉。于是妻妾非要跟他离婚,说跟他过没有希望。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古人祭祀祖先是实打实的,有酒有肉。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提了一个问题,就是东汉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肯定不会烧纸,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首先我觉得这位朋友可能搞错了一件事情,蔡伦不是发明了纸,而是提升了造纸技术,使得它的产量比以前高了许多,而且也更耐用。

事实上当人们通过历史记载无法确定的时候,考古才是最佳的印证者。这个蔡伦史书对他记载其实非常吝啬,只言片语,而且他领导了皇宫造纸技术的革新,但是完全说是他发明,还是有点牵强。

因为在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的一个汉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考古学·秦汉卷》,根据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创造出了麻质植物纤维纸。

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中发现西汉不同时期制造的古纸,从而引起了造纸起源问题的大讨论。

这是不是可以证明一点,纸在过去都是有的,但是是否用纸化作烧祭先人的冥品,这还需要仔细研究。

慎终追远是古代中国,不烧纸的时代,不比烧纸的时代短,而且更加复杂。

作为一个吃货民族,虽然“民以食为天”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年代就被记录到《史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所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显然它起源的说法会更早,因为这段记载的是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被封为广野君。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称为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

在项羽猛烈的攻击下,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想听听郦食其的想法。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粮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依计而行,终于取得了胜利。

现在看来他说的应该是一句俗语可能追溯更早,也就是说早期的先人们祭祀他们的祖先,不玩虚的,五谷杂粮,牛羊猪鸡鸭鹅什么的,都会进行供奉,不管是皇家还是普通草根,总是要用可以吃的东西贡献,叫牺牲,就是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

关于蔡伦的哥哥造出不经用的草纸,然后编了一个阴曹地府喜欢草纸如同人家钱币那纯粹是后人瞎扯淡的杜撰,不过是民间故事罢了。而且古人祭祀到了后来寒食的时候是禁止烟火的。虽然没有成文,但是寒食跟清明以前有点混淆。老百姓祭祀祖先都是带吃的去,摆设一番后,就一家人开始野炊和郊游一样,还有点嗨。载歌载舞的大快朵颐。

据说唐朝高宗皇帝,对这个事情有点看不下去,心里想,祭祀祖先是严肃的事情,你们这些草民搞得跟蹦迪似的怎可以。于是下令禁止,但是民间还是我行我素,到了玄宗的时候觉得实在没有办法,而且这种跟亲人新丧不一样,年年祭祀祖先,祖先难道喜欢听后人哭哭啼啼的吗?不也希望他们过的好吗,于是就遵循了这个自然形成的民俗。

于是玄宗就下诏书说:“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今以为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于茔南门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

本来从礼法上来说,没有你们这样做的,但是既然已经形成那么就这办吧,但是你们祭祀完了,把贡品带走换个地方吃去,不要在自己祖宗坟前吃喝玩乐,还是不成体统,这个就慢慢变化了。

关于纸钱的传说我们先不管,也是跟唐朝有关,古代在下葬时,会在墓穴中埋入钱币。这个钱币当然是现世流通的货币。所以我们今天发掘古代墓葬时,往往能在其中发现大量的钱币,这就是“瘗钱”。

但是在坟地里埋真钱,这个事情不招贼吗?于是后来这样就不行了。而且别说穷人,普通老百姓也用不起,就算是皇家也是有很大压力。所以从南北朝时开始,就有人开始尝试用纸做成钱的样子来代替真钱了。

据说最早想到这个主意的是齐东昏侯就是南朝齐朝的废帝萧宝卷,那么这个方式显然比用真金白银要实惠的多,民间也就上行下效流传开来了。

到唐朝时,有个叫王玙的,在国家祭祀上首次使用了纸钱,从此之后,烧纸钱正式用于了祭祀。再到后来,有了纸钱后,大家上坟似乎连饭都不拿了,只用纸钱了。

总之,清明节扫墓大约是唐朝开始的,扫墓烧纸钱也大约始于南北朝的,后来大量使用应该也是从唐朝开始的。

当然用了纸钱,经过时代变迁,人们发觉比贡品要实际的多,贡品比较花费太大,而且大家心知肚明,祖先恐怕也吃不到,你说鸡鸭鱼肉都给先人烧去那也太浪费了,既然纸钱可以替代,那么其他祭祀也可以用纸扎来代劳了。于是这个行业就是流行起来,最终还成为民俗的一部分。

据说2019年法国巴黎这个时尚之都,看到我们国人避忌的纸扎用品精美绝伦,还搞了展出当初艺术品来给大家参观,可能也只有外国人想得出来,我想国人断不会搞这种活动的。

其实今天提倡移风易俗,有些东西还是可以更改,当然也尊重一些民俗,不去刻意禁止。沽酒客个人觉得真正的祭祀祖先是传承家族的好家风,厚德载物,这才是家族不断的根本。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只有祭天的时候才会使用烧的办法,因为烟可以上达于天。烧的一般是玉帛。祭祖一般采用摆供的形式,摆供的物品通常是食物与美酒,食物如太牢、少牢等。

古人还有随葬铜钱的习俗和烧草扎供物的习俗,所以后来的烧纸钱可能是二者的结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东汉蔡伦发明纸之前人们肯定不会烧纸那是如何祭拜祖先的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