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中“煮豆燃豆萁”,你觉得曹植是豆还是萁?
优质回答
我认为曹植应该是萁吧,曹丕是豆,因为曹植最后是死了的,就像豆萁被燃烧化成灰烬的,曹丕活了,但是,他最后也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对,可也没有用了,因为他杀人太多,尤其是至亲更是如此,步步紧逼,才有了曹植最经典的<七步诗>。
这个问题本来似乎没什么疑问,曹植就是那个被煮着的豆子。现在被翻出来,八成是因为那位自称在历史上做了功课的吴秀波吧。
七步诗最在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全诗六句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三国演义》中把这首诗浓缩为四句。因为四句版更加精炼,传播度反倒比原版更高,也算是鸠占鹊巢了。
首先,《世说新语》里和三国有关的段子,相当一部分都是假的,这里不详细展开。这首七步诗是真是假,也向来有人怀疑。不过既然是从诗的角度讨论,我们就先假定它为真吧。
其次,这是一个比喻。而在任何方面都能和本体符合的喻体是很罕见的,所以要抓住这个比喻的主旨。
本诗的主要意思,就是最后点题一句——“相煎何太急”。
那么问题来了,是曹丕有能力煎曹植呢?还是曹植有能力煎曹丕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既然曹植是被煎迫的那个,那他当然就是锅里被煮的豆子。因此,曹丕就是灶下的豆萁了。
“煮豆燃豆萁”几乎家喻户晓,但它是曹操之子曹植写的七步诗吗?
优质回答
千古绝唱悲七步 、 白之不敏慕高论
《七步诗》最早被《世说新语》收录其中,
但《曹植集》并未收录此诗,故是否为曹植亲作,历来彼有争议。存疑派认为:六朝时期并不流行五言绝句诗体,《七步诗》只是后人托作。但另有学者认为:《世说新语》成书距曹魏时期较近,植成七步或有一定的依据。 郭沫若考究《七步诗》出处,认为后世文人穿凿附会的成份更大。
七步诗原文
“煮豆燃豆萁”的典故,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闻植七步诗叹,帝深有惭色。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子是为了做羹,要先过滤豆子煮过的残渣后,才能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本来是同根连理生,为什么要相煎相逼的如此急迫呢?
《七步诗》成诗的缘起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第三子。在建安七子中,后世又将曹操、曹丕和曹植合称的“三曹”。
曹植自幼聪慧异常、文思如涌,一直深受父亲宠爱。甚至多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饮酒诗赋行为放任而不拘礼法,曹丕交友慎重多用高士,日后逐渐盈得曹操信任,于建安二十二年被正式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又继魏王位,不久曹丕取代汉献而称魏帝。 曹植的生活也因发生巨大改变,被迫迁到自己的封地被软禁起来,为了防止他在封地形成影响力,一生中还几度迁封,曹植内心的孤寂与愤懑可想而知。
在曹丕病逝后,其子魏明帝曹叡继位,曹叡对他仍是严加防范,其生活处境依然没有好转。曹植在两帝时代就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公元232年曹植逝世后,被谥思,亦被后人称其为“陈思王”。
传说,曹丕闻曹植有不平之言,曹丕忌惮曹植会危胁其统治地位,借口想杀曹植,即召其入都城,限他七步之内咏作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遂悲愤作了这名传千古的七步诗。曹丕听了内心惶愧,虽饶曹植不死,但终究还是把曹植软禁了起来,直至其忧愤而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所以成为了千古名句,从根本上道出了封建帝王家常常出现因争权夺利的父子互害、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封建皇权制度难以规避的劣根性和残忍性,历史上才会有王子公主被杀时的:“愿生生世世不为帝王家人”的哀叹。
旷世奇才难再逢
据传,曹植暗羡嫂子甄宓,遂作《洛神赋》以寄托思念之情。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谢灵运就曾赞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余分一斗。”一方面说明谢灵运的狂放,另一方面也说明曹植的才华已为世人所倾。
李白赞叹: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王士祯赞叹: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七步诗》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更多的是后世人们对落魄才子深深的同情
自古道:“无情最是帝王家。”像曹植这样既有才华、又有较强的影响力的皇族,尤其是争嫡失败后的人,被朝廷监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如此,事实上曹丕亦远非寡情狠毒之人,其兄弟们大多也只是不断迁封而已,未有被罗织罪名故意加害的。《七步诗》不论是伪作附会还是真情即作,但这首诗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却深深道出了文人骚客们对曹植无限的同情,同时,曹丕受此诗作影响,更是倍受后人诟病。
这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 看不透的人生、说不尽的历史……
顺便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历史上曾经的“步诗”的高手们
曹植虽仙才、后生更可畏、三五成绝唱、留与后人倾史青名传五步诗
据《全唐诗》:“零陵人史青,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史青上书说:“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史青遂应诏后在金殿之上,李隆基命以“岁除”为题赋诗。史青五歩即吟: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景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玄宗皇帝闻诗大为赞叹,遂授史青以左监内吏之职。
公权三步即成诗
据《旧唐书》记载,柳公权和唐文宗在宫中闲聊,皇帝下诏赐御寒衣于边关将士,并请要柳公权即兴赋诗助兴。公权乃三步成诗:
去岁虽无战,本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文宗听罢,赞叹公权既是大书法家又是诗坛奇才!
寇准应邀三步成
宋朝名相寇准19岁时进士及第,官至宰相。自幼就有“神童”之说。
史载,寇准七岁时,家中欢宴,高朋满座。当酒至三巡之时,有客提议:“闻公子诗雅,请为即席作。”客人遂以“华山”为题,让小寇准助兴。小寇准三步之内即诗成: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让在场欢宴的宾朋们惊叹不已、大饱耳福。
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煮豆燃豆萁”真的是曹植所做吗?曹丕真的会用写诗来逼死曹植吗?
优质回答
自古皇家最无情,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利用也是屡见不鲜了。
煮豆燃豆萁真是曹植所做。曹操儿子很多。但曹植心眼多。早想争王位。所以把有可能争位的人除了。比如曹章。曹丕和他同吃枣子,故意的挑没毒的吃。曹章不知。所以吃了毒,枣毒发而死。曹操即使知道也没办法,曹操儿子中只有曹丕,曹植可以充当王位之选。但论才华曹植强过曹丕。但论继承王位合适与否,曹植不如曹丕。因为曹植好饮贪杯好误事。开始曹操想把王位传给曹植,但在考验两人能力时。曹植贪杯误事。烂泥巴扶不上墙。贻误军机,曹操很失望。加上曹丕在曹操临终前装孝顺。结果曹操最终决定把王位传给曹丕,但曹丕不是东西。曹操刚死。他就把父亲所有老婆都娶过来了。气得其母卞太后大骂其是猪狗不如的东西。曹丕继承王位后,曹植侍才放旷很不服气。也不为父回京奔丧。整天和朋友饮酒作乐。曹丕很生气。结果把他连他朋友都抓回去。把他的朋友们杀了。又有心害弟弟曹植,但曹植名气特大。又怕落下害贤恶各,无奈只好争询下边人意见。有人出主意说。丞相在日常夸其有才。但疑心他人代笔。没见其实。现在你可以在殿上命他当众作诗。七步成诗有真才实学名附其实可以饶他一命。若做不出。有欺君之罪。杀了他别人无话可说,结果曹丕认为主意很好。所以命曹植当满朝文武当众七步成诗。要以兄弟为题作诗。但诗中又不允许出玩兄弟二字。做上就饶他。做不上是欺世盗各照样杀他。结果曹植被逼无奈只能当众作诗。果然七步以内做死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涕,本事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名的诗。七步成章。又满足了诗文中不允许出现兄弟二字条佯。而曹丕听到此诗后想起儿时和弟弟一起玩耍兄弟亲如手足,在一起煮豆吃情景,兄弟之情历历在目。也不忍杀他。有心饶了弟弟。这时其母卞太后由柱后走出。忿怒的对曹丕说,你玩在已经得到王位。现在又想杀弟弟。你都把他逼成啥样了。难道你真真的不顾手足之情想杀弟弟。现在你己得王位还想怎样。如果你真杀了他。我宁愿当场撞死和他一起去。曹丕看到母亲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为弟弟求情。本来听弟弟的诗心己经感动了,心软了,有心饶他。再看到母亲为弟弟求情。痛哭流涕老泪横流也只好顺坡下驴自己找台阶下。对母亲陪礼道我刚才没真心想杀弟弟。只不过父亲在日常夸他有才。没见其实。再加上他对我继承王位不服不尊重我这个哥哥。所以只好借故让他当众作诗。为难他一下。给他个教训。不过和兄弟开个玩笑不用当真。所以当众饶了他。但由于曹植对他不尊重,又对他和自己争过王位不放心。最后把他发配了。随行者不过几十老卒。这说明煮豆燃豆萁这首诗确实曹植所做。而且七步成诗。而曹丕真想杀他。只不过话说出去了。满朝文武都听到了。金口玉言说话不能改。说出去就是圣旨。再加上母亲痛哭流涕求情,弟弟又七步成诗无话可讲只好饶了他。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