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简介概要(许昌三国历史简介)

三国演义写的哪三个国家?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写的是魏、吴、汉这三个国家。

汉,是刘备建立、刘禅二世而亡的国家,史称“蜀汉”,以区别于西汉、东汉。但是刘备也好,刘禅也好,谁也不会承认“蜀汉”这个称呼,更不用说“蜀国”了。所以影视剧中,让刘关张或者赵云诸葛亮打出“蜀”的旗号,绝对是错误的。

吴,是孙权建立的国家。但国家基础,是孙权的父兄孙坚、孙策打下的。而吴国灭亡,不是亡于魏,却是亡于晋。

晋是取代了魏而建立的国家。一般来说,晋,不会算在“三国”之中,但是三国时代又的确是由晋来终结的。并且晋朝的政治基础,基本是继承了魏。所以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把晋看是魏的继承。

而魏,是由曹丕建立的。魏的基础,却是由曹操打下的。是不是很乱?我都深感语言无力、想列张图表来述了。

正是历史的错综复杂、风谲云诡,才给了文学创作广阔的空间。

《三国演义》描述了魏、蜀、吴三国。魏国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三足鼎立局面之下,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英勇无畏的豪杰、足智多谋的军师、薄情寡义的小人等历史人物和反面教材,给后人以景仰和警醒。

为什么说许贡三门客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优质回答

孙策对付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手段过于激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于吉的声望高过他,他就把于吉灭杀。有人说许氏门客刺杀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阴谋,因为孙策处理问题的手段过于残酷暴力,让很多人心存不满。再就是联袁抗曹的北进政策不符合江东豪强的利益,毕竟军费支出他们要分摊,开拓北边的土地跟他们又没有多大利益关联。孙策一意孤行惹毛了他们。许氏门客能够完成刺杀,离不开一些人的“配合”。孙策快要挂了,诸将才赶到现场,而且二话不说,把刺客全部弄死,这就是杀人灭口。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与正史中的三国有哪些出入?

优质回答

《三国演义》既然成为演义,自然可以认为是小说了,所谓小说的本质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为了更具有观赏性,其虚构的成分也就太多了。

下面我们就大概概括一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哪些出入。

1、三国中,鞭打督邮的是刘备,并非张飞。

2、三国中,关羽斩颜良是真,诛文丑是假,“过五关斩六将”亦是虚构。

3、三国时,关羽“刮骨疗毒”时,华佗已去世十一年。

4、三国中,“温酒斩华雄”的是东吴孙坚。

5、三国中,所谓“桃园三结义”,正史中业并未记载。

6、三国中,关羽的兵刃是长矛,而非青龙偃月刀。

7、三国中,公孙瓒并未参加过讨伐董卓的联盟。因此,在公孙瓒手下效力的刘、关、张也未曾参加,更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事迹。

8、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的均是刘备,非关羽。

9、关羽是战败被擒,与曹操“土山约三事”也是虚构。

10、“华容放曹”亦不实。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因为他去晚了,所以曹操逃过一劫,与关羽无关。

11、关羽“单刀赴会”实乃颠倒黑白,实乃鲁肃单刀赴关羽。

12、《三国演义》中,关索乃虚构,关平也非关羽义子,而是亲生儿子;次子名关兴,任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羽还有一女,名关银屏,嫁予李恢之子。

13、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所踪,关羽未曾骑过。

14、周仓也并未有其人。

1、曹仁形象 历史上的曹仁是非常有军事才能

2、舌战群儒的是周瑜

3、草船借箭和借东风

4、东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5、陈宫叛曹 因为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

6、周瑜形象 周瑜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将,周瑜比诸葛亮年长六岁

历史上有哪些“三国时期”?

优质回答

所谓三国时期,即一个大一统王朝末期及灭亡后所出现的诸多的群雄逐鹿的小王朝,却这些小国最后被统一。‘’三国时期‘’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历史上这种‘’三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晋国后期的南北朝,还有就是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都有共同的特点,时间短,时势混乱,为过渡时代。

南北朝(420——589),它的主要特征是士族当道,所谓士族就是名门望族及大军阀等家族,它做官也是世袭制,即子承父业,极大的阻塞有识之士入阁执政,这些人的当政也就代表各自的利益,战乱自然四起,这也是隋统一后,扬坚开启科举考试的根本原因。

导致南北朝局面的出现,也是晋朝本身体制的原因,这个从别人手中抢来的王朝,也是仰仗各方士族势力而存在,东晋的‘八王之乱’是局势动乱的开始,接着是‘五胡乱华’,后面的‘侯景之乱’,这几个大的动乱导致人口急剧下降,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渴望统一,这为隋朝的诞生作了引申和铺垫。

晋朝的建立也是缘于‘三国时期’,而它的灭亡也是缘于动乱的三国模式——南北朝,真时势轮回也。

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它们的朝代虽然在不断更迭,但南北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故称为南北朝。

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由朱温建立的后梁开始(约公元907年),依次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而这五个小朝的更迭时期,游离于中原之外的一些小割据军阀也称帝称王,共有十个国家,它们在那建国,这十个国家分别是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十个国家,史学家统称五代十国。

到了公元960年,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五代宣告完结。

到了公元979年,赵匡胤经过十余年征战,终于统一大部分中国,除了辽国(契丹)与之对峙外,北宋正式翻开暂新的一面。

历史上象这样的‘三国时期’,都是民不聊生,战乱不断的混乱时期,它无一例外的都是为新的朝代诞生作铺垫。

近代史的清朝末年也是类似‘三国时期。’

提起三国,大家的既定印象都是魏蜀吴三个国家,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八个个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还有其他七个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中,因为三足鼎立,所以三个政权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大戏非常精彩,也是许多爱好历史的朋友非常乐意研究的历史。我们接下来就来说说,除了魏蜀吴时期,中国还出现过哪些三国局面?

第一个在东汉前期曾经出现过一个三国局面,它是由东汉政权、公孙述政权和隗嚣政权组成的,当时刘秀平定了河北又平定了关中地区,之后又拿下了山东于是刘秀就和陇右的隗嚣以及位于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二个三国时期就是我们熟知的魏蜀吴时期,东汉末年,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刘备建立的蜀汉曹操建立的曹魏,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这一段三国历史,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孙权跟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之后,孙又和曹操连起手来袭击了荆州,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之后就进入了诸葛亮和曹魏与东吴之间的拉锯战之后,蜀国被灭只剩下了曹魏与东吴两个政权对峙,这一段历史相当精彩,甚至还有后人为这一段历史著书立传,也就是我们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魏蜀吴落幕之后,来到了两晋时期在东晋时期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就是由前秦,前燕和东晋所组成的三国局面。早在十六国时期,后赵就曾经打算和成汉一起进攻东晋,但此时前凉和前燕势力还十分强大, 所以这个时候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直到后赵灭亡以后,才算开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前秦分裂以后,后燕和后秦开始对峙,后秦灭前秦,又拿下了几个凉州政权,但这个时候拓跋氏发育起来了,大败后燕,又将后燕给分裂了,所以三足鼎立的局面就结束了,这一段时期也算是比较短暂的一个三国时期。

第四个三国时期出现在南北朝,分别是由西魏东魏和南梁组成,在北魏发生分裂以后,西魏和东魏就和南方的梁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其实当时西魏和东魏都不是很忌惮南梁,但是两个政权都在努力拉拢柔然势力,所以这个三国时期主要还是西魏和东魏两个政权之间的尔虞我诈,纠葛纷争,也算是南北朝时期比较热闹的一段时间了。后来南梁灭亡,又出现了一个西梁,但是并没有对当时的大局造成影响。第五个三国时期出现在唐朝,由唐、郑、夏三股政权组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李渊入关建立唐朝以后,就与河南王世充统治的郑和河北窦建德统治的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李世民进攻河南的王世充,王世充扭头向窦建德寻求帮助,当时唐是最最强大的,所以另外两股政权会在必要之时合作,但是这一次窦建德出兵救援王世充的时候,在虎牢关战败,成为了阶下囚,所以这个三国时期也落下了帷幕。

第六个三国时期出现在两宋时期,主要是由,宋朝辽国和西夏组成的三国鼎立局面,这一段三国时期其实颇有争议,主要是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时间段的西夏,并没有实力能够与北宋和辽国并成为三国鼎立,其实西夏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当时元昊在三川口之战中大败宋朝,无奈之下北宋反而得每年拿出不少金银财物给西夏,而当时的西夏还只是藩国的地位,宋朝和辽国打仗都是两边势均力敌,有输有赢,可是遇到西夏以后确实胜少败多,由此可以看出西夏强大的实力,后来元昊又在河曲大败辽国,所以笔者认为,西夏还是完全有实力和宋朝与辽国齐头并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的。

第七个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在元朝末年,有元朝朱元璋和明玉珍三股势力组成, 当时朱元璋其实有想和明玉珍联盟的想法,他曾经给明玉珍写信说道,你位于西蜀,我位于江左,我们就好像刘备与孙权一样,如今有个王保保,狼子野心,他的野心并不在曹操之下所以你我二人可以连起手来,就像刘备和孙权一样,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写这封信的时候,朱元璋正忙着消灭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又扫平了南方,但是北方还有元朝与夏国,但此时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政权对朱元璋来说并没有形成太大的压力,所以也不算是三足鼎立。第八个三足鼎立时期出现在南明时期,主要是由弘光,清朝和大顺军三股势力组成。明朝末年,清军入关,李自成只能败退到了陕西,而南方的弘光,这下可就坐不住了,实行了一个借虏灭寇的政策,让清朝亲自出手来剿灭李自成之后,清朝又南下直逼弘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历史上真的有吕布吗,真实的吕布是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罗贯中描绘成一个漂亮英俊、勇猛过人却又反复无常之人,素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之誉。吕布先在刺史丁原手下为官,拜丁原为义父;随之杀丁原,投董卓,拜董卓为父,后来又在汉司徒王允指使下杀掉董卓。因为这些缘故,吕布又被人们称为“三姓家奴”。

吕布画像

然而这毕竟是小说家所言,历史上真的有吕布其人吗?真实的吕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答案是肯定的,东汉末年的确有吕布此人,并且其大体经历与《三国演义》中相差无几,《三国志 魏书》中有其传记。

《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五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至今包头市还有个九原区,吕布就是这里人。吕布期初追随并州刺史、骑都尉丁原,深受丁原喜爱,任命他当了主薄。主簿是古代掌管文书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吕布以勇武出名,丁原为什么让他当了主薄呢?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弄明白。

黄巾起事后,丁原率兵进入京都,后与军阀权臣董卓发生矛盾,董卓于是引诱吕布杀了丁原。吕布从此来到董卓手下,担任了高官,深受董卓信任。在这里阐明一个问题,丁原并不是吕布的义父,只有董卓让吕布做了干儿子,《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后来吕布不老实,与董卓侍婢私通,唯恐董卓发现,心里很不安。就在这时,董卓又因为琐事对吕布发火,“拔手戟掷布”,吕布急忙躲开了,父子间有了隔阂。此事被汉司徒王允知道,于是便指使吕布手刃了董卓。吕布立了大功,被朝廷任命为奋威将军,封温侯,与王允一起执掌朝政——再声明一点,这里没有貂蝉什么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是虚构的。

白门楼吕布殒命

后来的事情就与《三国演义》差不多了,此后汉室微弱,军阀混战,吕布南征北战,最后占据徐州一带。建安三年冬,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被俘,随即被曹操绞杀。据《三国志》记载,杀吕布时刘备也在场,当时吕布请求降曹,曹操有犹豫之意,刘备马上烧了一把火:“您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情?”曹操大悟,于是立即绞杀吕布。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研究三国人物时,若论及三国时期人物武功排行,当首推吕布。吕布武力值爆表,倒不是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而是他以一介武将的身份屡次卷入了惨烈的政治斗争中心,却能保自身安然无虞。

人们常说吕布有虓虎之勇,但作为其同时代的人物的英雄豪杰,诸如丁原、董卓,甚至曹操、刘备等人,虽然一方面钦服于他的勇武,另一方面其实也在蔑视他的勇武——吕布之能,不过是一柄利刃而已。吕布同一般的武将不同,同他傲视天下的武力相比较,其政治才能的短板显得较普通武将更为致命,但真正爱才之人,其实谁都舍不得杀了他,他投靠丁原能活下来,投靠董卓也能活下来,甚至制造曹操也能活下来,无论他表现出来了“几姓”。

曹操抓住吕布后,是非常之纠结的,吕布生死一线。其时,刘备也在曹营之中,吕布向刘备求救,“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不料刘备向曹操进言,“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丁原)及董太师乎”,曹操才坚定了杀吕布之心。值得一提的是,刘备曾经投入吕布门下,得其投靠后,吕布可说欣喜若狂,对其珍而重之,吕布当然万万想不到这也成了他取死之道。

西晋陈寿评价吕布,称其“轻狡反覆,唯利是视”,南朝梁萧介也说“臣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人们谈及吕布时,也大多着眼于他的反复无常和桀骜不驯,就连苏辙也认为吕布其人“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其实,这都是未从问题的根本上着眼的缘故。

表面上,吕布的确是“始乱终弃”的“劳模”,但于实质上,吕布杀丁原、董卓之流,有复杂的政治因素在内,所谓的反复无常,不过是表象罢了,吕布一世英雄,难道会认为顶着“三姓家奴”的帽子很舒服?那不过是在政治利益下顺从其心意的选择,所谓旁观者清,尽管这选择在旁人看来不见得是出路,吕布身处其中,其实可以选择的余地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吕布为什么投靠董卓?

董卓其人,是为民贼,加剧东汉末期的动荡,陷黎民百姓于水火,但这是超过了“保质期”后的董卓,他最初现身,是朝中士大夫集团的希望,没有他,外宦势力磅礴。早年的董卓,那也是辞过官的男人,“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秋。……尽心慰恤,效力行陈”,由此可见,董卓是一个在“革命”道路上叛变的人。吕布早期投入董卓怀抱,但俗语有云,“人心隔肚皮”,他怎能径直看穿董卓心怀里的卑劣呢?

宦官之流,历来为人排斥,吕布也是其中之一,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吕布在董卓手下应个差事实属正常,但当两人的目标出现矛盾且激化至不可调和之时,当然只能各凭手段——吕布或许自私,但归谁就杀谁,那还是言过其实了。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谁对历史传承的贡献更大?

优质回答

两本书虽然都是文学作品,但是却代表两个不同的领域,《三国志》代表历史,《三国演义》代表小说,所以说对历史传承来说,肯定是严谨、专业的《三国志》。

一般认为,前四史是中国二十四史写的最好的,这四部书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尤其是《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那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无可替代。

《三国演义》是在《三国志》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是中国明清小说的最高峰。虽然很精彩,却不是真正的历史。

《三国志》写的历史魏。吴,蜀三国历史。《三国演义》写大明,大顺,大清三国战争史,用《十七史》《清风史》暗示第十七代王朝清朝历史,是为了避开清朝文字狱。用人名写历史人物,号与官职是明清之际的人物。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三国历史简介概要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