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杜甫的千古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优质回答
本诗是杜甫的七言绝句,杜甫登楼远眺,想到国家多难,兵戈遍地,想到古今变化如浮云,世事无常不禁伤心悲愤。首联出题眼,起势不凡。“万方多难”为全篇题眼,也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诗人满怀愁思,登上高楼,虽是繁花触目,却叫人更加伤心。在此联中诗人以繁花反衬伤心,以乐景写衷情。
颌联紧承登临,写登楼所见此景。上句从空间角度开阔视野,下句就时间角度驰骋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阔大悠远,囊括宇庙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这两句即景抒情,思接千载,宏丽奇幻,境界阔太,颈联正面叙写“万方多难”的时局,也是诗人登临所想。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两句诗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登楼》。
《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客居成都已经是第五年了,去年正月,安史之乱刚平定,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可到了十月吐蕃突然攻陷长安,代宗仓皇逃往陕州,不久郭子仪率领唐军收复长安,迎回代宗,年底吐蕃又攻破松州、维州、保州等地,后又攻陷剑南。有感于外族入侵,同时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大唐内忧外患,出现了日益衰败的景象,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成都写下此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写的是山河壮观的景象。“锦江”、“玉垒”都是登楼时所见景色。锦江,源头出自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的名字,在茂汶羌族自治县。
凭楼远眺,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正像古今世间的风云变幻。“锦江春色来天地”写空间视野的开阔。“玉垒浮云变古今”写思绪在时间里驰骋。
天高地阔,古往今来,形成了一个广阔悠远的宇宙大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昔,并且,登高远望,极目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无限忧思。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
优质回答
原因很简单,因为《登高》把格律诗的对称美,做到了极致。可以说,杜甫的《登高》代表了格律诗的最高成就。
达文这么说,你可能觉得太夸张了。俗话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往往是凭借评论家的主观判断,你推崇杜甫,我就喜欢李白,孰优孰劣难有定论。
你这话说得是有些道理,文学作品很难分出高下。但是,你别忘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七律诗,属于格律诗,即近体诗的范畴。
格律诗,是唐朝的新兴的一种文体,因为是新兴的,所以它被称为“近体诗”,或是“今体诗”。相应地,把传统的、写法比较自由的诗歌写法,称为古体诗。
格律诗和古体诗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格律诗是有格律的限制:“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句诗的结构安排是固定的,二是每个字的声调安排是固定的。
如果有任何一个细节违反了这些硬性规定,就叫“出律”,也就是在诗歌世界里违法乱纪了,就甭想出头。
而古体诗呢,它既不讲究什么章法,也不大在乎音调,只要大体上每一句的字数相同,每两句都押韵,就可以了。
所以自由散漫的诗人爱写古体诗,比如李白。
而杜甫呢,则喜欢精雕细琢,将近体诗的声律和对仗发挥到极致,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
所以说,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不同就是追求对称美,简单讲,就是把诗当成对联来写。既然格律诗有规则可循,那么,在格律的规则内,就可以论出高下了。
为何说《登高》是七律诗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这首诗的意思也不难理解,流落在夔州(重庆奉节)的杜甫(杜甫此时已经56岁了)生活困顿,又身患肺病,在九九重阳节那天,孤身一人登高远眺,长江两岸萧瑟的秋景让他触景伤怀。
杜甫先写到了他登高所见的景象:秋风凛冽,江边的树林里传来猿猴的哀鸣,江心的沙洲上冷清清的,鸟儿正在还巢。无边的落叶萧萧飘坠,江水滚滚奔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前四句是通过对秋天景物描写,来表达出意象。
秋日里天空澄澈高爽,凛冽的秋风中,夹杂着猿猴的悲鸣。这时候,登高远眺的诗人就像突然灵魂出窍,附到从沙洲上突然腾空而起的飞鸟身上,在高空中用一种上帝的全景视角鸟瞰人间: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纷飞,无边无际给人一种无尽的空间感受。流水是时间的传统意象表达,“不尽长江滚滚来”,奔流的江水无穷无尽,就像无尽的时间,亘古不变。
这四句诗,就像是摄像机镜头从近景,远景,到大全景的迅速切换。让你注意的事物一下子就显得渺小了,在无尽的空间、时间面前,人的喜怒哀乐,一下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杜甫的《登高》这首诗之所以被称为七律诗第一,在于它不仅句句形成对仗,甚至在每一句诗之内,不同的词语,不同的意象,也会形成对仗。
“风急”对“天高”,和这一句相对的“渚清沙白鸟飞回”里,“渚清”和“沙白”对仗,一组小对仗组成的单元和另一组小对仗的单元形成更大的一组对仗。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描写秋天的悲凉,普通的诗人只会写落叶,而像杜甫则用落木,仅仅一字之差,但落木(寒风凛冽摧残下枯枝叶——连枝带叶落下)和落叶(飘飘洒洒,一落三荡),二者所表达意象的萧瑟悲凉程度却相差很多。
通常,人们描写长江都是“大江东去”。但在杜甫眼里却是“滚滚奔来”。从客观上讲,去和来对江水来说都是一回事儿,然而,对于观看江水的人来说,二者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你看到江水的流去,心里会泛起惆怅与无奈;而当你看到滚滚的江水朝你奔腾而来时,你的心里会是恐惧和悲哀。
落木和江水,无边空间和无尽的时间,再加上巧妙的运用叠字,给人带来一种巨大的压迫感。当无依无靠,渺小的个体,眼睁睁地看着排空巨浪扑面而来时,只能屏住呼吸,静待它的来临,因为你已经无处可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所对应的不是“悲秋”,而是“常作客”。
杜甫一生辗转漂泊、居无定所,晚年的时候到夔州,仍然只是“作客”而已。当他看到沙洲上的水鸟还巢,人不如鸟,更加深了“作客”的忧伤。
居家之人尚且悲秋,更何况万里漂泊的客中人呢?更何况杜甫不仅是漂泊的客中人,还是个垂垂老矣的多病者。
“百年”是个略显夸张的约数,但它不是刻意的夸张,而是表达了客旅中的那个老人对时间产生的错觉。因为万里漂泊,尝遍人世间的各种艰辛,几十年的时间才如同百年一样长。
重阳佳节,本该是和家人团聚,或者与亲朋一起登高,喝菊花酒的日子,但异乡做客,孤苦伶仃的人,却只有“独登台”,一个人眺望远方,感受宇宙之无穷、盈虚之有数。
就像王维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或许只有在大年三十儿晚上,独自一人站在楼顶,观看漫天的烟花和万家灯火的异乡游子,才能理解杜甫这“独登台”的凄凉。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样的苦难,这样的凄凉,杜甫早就已经习惯了。年轻时有过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但时间不等人,年老多病的杜甫,自知再也没机会向着理想多走一步了。所以,他只能“苦恨”,深深地遗憾。
杜甫就是这样的萧瑟气氛里,检讨了自己的一生,一年年颠沛流离、辗转万里,徒然羡慕还巢的鸟儿。忽然间人就老了,时间像无尽的江水一样无情地流逝,自己也已经迎来了人生的秋天,拖着病体独自登高。一生的艰辛染白了鬓发,只有酒可以浇愁,但病太重、人太潦倒,连酒也喝不得了。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形式美,而古汉语诗歌所达到的形式美,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语言都望尘莫及的。古汉语诗歌对于形式美的最佳表达,非唐诗莫属了。因为,唐诗把对称的形式美探索到了极限。
而在唐诗的这一种探索的道路上,用力最勤、成就最高的诗人就是杜甫。在杜甫的所有诗篇里,这首《登高》又将对称的形式美做到了极致。所以说,让这首《登高》来代表唐诗的最高成就,它是当之无愧。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到四川省奉节县后第二年即公元七六七年秋写的,这年他已经五十六岁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穷愁无奈中依然关怀國事的心情,一向被称为古今七律的名作。诗人单独一个人站在江边高台上深思疑望头两句写猿啸鸟飞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点出秋天景象,其次写落木萧萧,江水滚滾既表示一年又将过去,自己的生命正在迅速消逝,又可暗喻國事日非,风波之起正无穷期,五,六句从感叹身世说起,语意悲凉,结尾深恨年老就足见伤時之心仍在,浇愁不能,更可知忧國之情愈切,通篇正是围绕着忧國伤時这个主题來抒写的,
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能引起许多联想,而且对仗工巧,格律严密,一意贯串,笔势雄健奔放,艺术上确有很高成就,所以有很多诗人认为这首唐诗七律应该算是第一了这是很多人对杜甫的最高评价。
唐诗五律的压卷之作是哪首?为什么?
优质回答
在唐诗的五律之中,杜甫、王勃和李白都有名篇佳作,但是,要推举压卷之作当选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该诗的提炼之功,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文无第一
何来“压卷之作”
文人相轻
自己去评论
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上一句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