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太子巫蛊事件(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网友提问: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

优质回答:

汉武帝的报复,说伏尸百万并不为过,虽然数量上还达不到真正的一百万,可是意义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巫蛊之祸,西汉最大的一场内斗,可以说直接导致西汉的政局走向了不可知的变化。可惜的是,这场内斗的主角都是无辜受害者。例如刘据,再如卫子夫,最后才是这个看起来昏庸荒唐,但实际上也倍受煎熬,闷闷而终的汉武帝刘彻。

巫蛊之祸前,西汉朝廷一派和谐,太子贤良,虽然没有武帝之姿,但是仿战国信陵君魏无忌之心胸宽广,爱才如命,广纳贤士。如此太子都受到汉武帝之认可,当年卫子夫还怕刘据执政风格与汉武帝截然不同而令汉武帝不满,但汉武帝都笑着表示:

“这天下未来是你的,那么这些不好的事情让我来做,你直接继承我打造的好局面就好了”

这可不是说反话,而是汉武帝的确是有心给儿子一个完整的江山。汉武帝快三十岁才有儿子,当年储君之位都有亲王觊觎了,而直到皇太子刘据来临,汉武帝给了他很高的期望。为了刘据的成长,汉武帝连以往不能忍受的“门客制度”都容忍,可见为了刘据的成长,汉武帝是做出了改变的。

可是刘据的成长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卫子夫一家子,从卫青到霍去病,汉朝人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歌女竟然还藏有这么大的家族潜力。卫青和霍去病成为了汉朝的中流砥柱,直接给刘据撑起了腰杆,而汉武帝一生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卫子夫也会变老,随着儿子多了起来,老婆多了起来,卫家反而成为了后宫的第一敌人,于是才有了“巫蛊之祸”的悲剧。

瓦解卫家与太子刘据:一场预谋已久的内部斗争

公元前90年,卫子夫阵营的丞相公孙贺首先被盯上。

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并不好当,几乎没有丞相善终,当年都把公孙贺吓哭了,才勉强接过这个担子。但是作为卫家仅存在朝中的重要力量,公孙贺自然要被针对。这一年,他的儿子公孙敬声被曝出贪污了一千九百万军费,因此被逮捕入狱。

后代史称“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

这个朱安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因为朱安世是一位很著名的通缉者,可是很久都没被人抓到。而公孙贺请求以抓住朱安世归案,以此来保儿子一命,汉武帝应允。

后来朱安世也真的被抓住了,公孙敬声也被放了出来。但是,一场看不见棋手的博弈开始了,朱安世被捕入狱后,忽然举报说公孙敬声和汉武帝女儿私通,除此之外,公孙父子还用木人埋藏在御道上来诅咒汉武帝。而历史中,关于谁指使朱安世这么说,朱安世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些消息,全部不得而知。

就这样,一个莫名的搅局者朱安世就引出了大祸。

当时的汉武帝的确身体不好,而汉代,属于对于玄学等力量认识尚且矇昧的时期,木人诅咒一事让汉武帝几乎确信了这种说法。于是公孙父子这回被一起打包入狱,不久,父子二人在狱中被杀,关于这件事情的证物木人,或者是公孙贺的证词几乎无处可寻。

这场大棋以公孙贺的死亡成功开启,随着公孙贺之死,卫青长子,汉武帝女儿还有一系列卫家阵营的人被杀。

这个时候,江充因为向来懂得这种玄蛊之道,于是上书汉武帝,汉武帝的病情还没好,因为“蛊惑”的源头没有找到,江充请求进入后宫为汉武帝找到源头。

其实这是这场博弈的最关键点,一旦汉武帝同意。江充,或者说江充背后的人,就可以把矛头直接对准卫家的核心人物,卫子夫,还有与江充有仇,执政方式与汉武帝截然相反而引起朝中部分大臣仇视的太子刘据。

果然,猜忌心强的汉武帝因为他人谗言过多,也失去了理智。先前早已有身边的人诬告太子,汉武帝还因此杀过几个进谗言之人。但面对这种所谓的诅咒,身体的确变弱的汉武帝还是相信了。

就这样,提前被放置在东宫的“木人”被江充、苏文找到,太子刘据顿时胆战心惊。

这场看不见棋手的博弈,最可怕之处在于,太子被诬陷竟然无法反抗。而刘据也只能采取石德之议,诛杀陷害他的江充。在这件事上,刘据是真的无辜,江充是真的奸臣,但是事情发生到这里,就已经不是刘据和江充等人可以控制的了。

巫蛊之祸的最关键节点即将到来。

首先,刘据身边有内奸,竟然屡次干扰了刘据正常申屈的行为,先是让刘据认为汉武帝其实已经遭奸人所害,而石德所说,莫覆秦皇与扶苏之故殇,这也成为了刘据“造反”假象的根源。

而汉武帝一开始听说江充被刘据所杀,而且刘据带人自卫,是出于自保。了解自己的儿子的汉武帝至此都没有怀疑东宫叛变,而是认为江充逼得太子太紧,导致太子过度反应。

但这个时候,刘据之死不可避免了。

囚徒困境:汉武帝、刘据两人都在靠猜测反目成仇

太子刘据身边有人在怂恿太子起兵,效仿当年信陵君抢夺将领兵权救赵之故事。

而汉武帝呢?

很巧合的,他派出使者竟然没有见到太子就跑了回来,直接和他汇报,太子起兵造反了。

汉武帝完全不知道使者其实压根没有见到太子,甚至没有进长安城。因此,汉武帝震怒,出兵镇压刘据。而刘据也看到了父皇派来的军队,本来刘据还有一拼之力,调集兵马形成对峙,以此空出时间来和父亲相见,得以解释前因后果。

可是这盘大棋十分可怕,刘据所持兵符,被人宣传为假兵符,其中掌管北军的任安,竟然不出兵,除此之外,其余的正规军也突然像约定好了,不为太子所用。太子唯有母后卫子夫的护卫队可以调动,其他的守城人员以长安城内的平民、囚徒来组成临时军来反抗。

五日,这场囚徒困境整整五日,刘据兵败,只好逃跑,但是刘据在逃跑的时候,竟然没有被阻止下来,守城门的田仁竟然以太子与汉武帝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紧张之由,放太子逃跑,其实田仁此次动作,让刘据失去了最后直面汉武帝的机会。

田仁后来被杀。

这场“巫蛊之祸”的最终针对者,卫子夫果真自杀。

因为无法解释,卫子夫知道自己陷入了这场大棋,唯有以死明志。刘据逃出城外,逃到湖县友人家中躲藏。在这个过程中,令狐茂作为清醒者,以死明谏,上书汉武帝《上武帝讼太子冤书》。可能是因为卫子夫的以死明志,汉武帝此时已经有些醒悟,发现的确有人在操作此事,理清了太子确实为无辜的实情。

可是为时已晚,刘据已被追兵追上了,史称是不想因为被追兵所辱而自杀,汉武帝无法挽回太子之死。

直到太子死亡,其实汉武帝和刘据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解释,这才是巫蛊之祸的最可怕之处。

其实刘据兵败之时,汉武帝已经清醒,也没有再杀太子之意,严格来讲,太子不是死于汉武帝之手,而是死于一系列设计之手。而布局者,恰好是熟悉太子的性格,才一步步把太子逼向深渊。

再太子死后,田千秋再次上书,阐述江充之奸猾,实则等同在告诉汉武帝,其实一直以来,江充是奸臣大家都清楚,酿成此祸事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田千秋以及令狐茂二人的连番上书,除了为太子申冤,但其实还说了更深沉的本质,那就是汉武帝陷入了被控制的局中。

这才是真正的“巫蛊”。

血洗朝堂,表面报仇,实则清洗暗流

巫蛊之祸除了卫子夫、刘据、公孙贺被杀是最大损失以外,接下来汉武帝的报复,为巫蛊之祸的结局添上了血腥的一笔。

时至今日,都仍然无法判断究竟是谁所操作的巫蛊之祸,在当年汉武朝来讲,对汉武帝本人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耻辱,也是对于自己执政江山的一次巨大挑战。

首先是江充这位“死士”,一直在这场大棋面前蹦哒的他被全家连坐,诛杀三族。然后才到苏文,苏文被汉武帝以儿子烧死巫师之法,也是活活烧死。

汉武帝继续排查,发现自己的丞相,攻打太子的主力刘屈氂与带兵在前线的李广利曾经就有合谋陷害太子的计划。

这可让汉武帝胆战心惊,因为朝堂被背后的推手已经渗透至深,他身边可用之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希望卫家垮掉,太子死掉的二心之臣。而真的明白事情脉络的令狐茂、田千秋也是到悲剧发生的时候才得以说出真实想法,但为时已晚。

因为渗透太彻底,强势的汉武帝带着丧妻,丧子之痛开启了这场大屠杀。

组成了“巫蛊之祸”的完整部分。

先是当年挥刀向过太子的人,全部被追责连坐,其次进过诋毁太子的谗言的,也全部被杀连坐。连坐意味着,不仅仅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的亲族被全部屠戮,如此报复,让朝堂一时失声。

汉武帝的报复在后世有着巨大的争议,看似报复,但实际上,汉武帝此举更深层次意义是为了清洗朝堂中的暗流。

据史料统计,巫蛊之祸前后为此死去的人高达数十万,时间也持续了十分之久,而光是刘据守城长安之时,就已经死去几万人。

后来汉武帝建了一座“思子宫”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愧疚之情。

巫蛊之祸,在后来把霍光认为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而历史研究也猜测霍光或许是这场巫蛊之祸的核心推动者之一。

直到刘据的孙子刘询上位,敢废皇帝的霍光势力才被清除。

这股数十年的阴霾才真的消失殆尽。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其他网友回答

跟太子刘据的死有关的,共有约14人:

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左丞相刘屈氂,水衡都尉江充,黄门侍郎苏文,小黄门常融、王弼,御史大夫商丘成、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北军使者护军任安。

这14人靠着巫蛊之祸,可谓是功成名就,都获得了十分丰厚的封赏,如左丞相刘屈氂,他原只是一郡太守,但因前丞相公孙贺被巫蛊所牵连,他得以直接升为左丞相;御史大夫商丘成,在巫蛊之祸前,原只是大鸿胪,但因平定所谓的刘据叛乱有功,得以升任御史大夫;马通、马何罗,他们本只是一个小侍郎,但就因平定叛乱有功,是一朝鲤鱼跃龙门,成为世袭王侯。

当然,他们虽都依靠着巫蛊之乱,得以获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其结局却都不怎样。刘据本就是被诬陷的,他会死,与这14人脱不了干系,对于汉武帝而言,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害死自己儿子的罪魁祸首,因此等汉武帝幡然悔悟时,他们自然就是首当其冲,要被清算的一群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最后或被杀,或自杀,或灭一族,或灭三族,或斩首,或烧死,总之是没啥好下场。

首先是江充。作为导致刘据身死的罪魁祸首,她是首当其冲的被汉武帝清算。前91年,巫蛊之祸刚刚过去不久,汉武帝在有些之人的引导下,他幡然悔悟,知道自己冤枉了儿子刘据,由此大彻大悟下,他化悲愤为怒火,下令将罪魁祸首江充诛杀,并夷灭其三族。

再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李广利,及左丞相刘屈氂,这二人在巫蛊之祸中虽不是主谋,但却也算是从犯。当时,李广利、刘屈氂皆属昌邑王刘髆一党,为了让刘髆有夺嫡的机会,他们是明里暗里的支持江充去陷害刘据,并在武帝的面前是多次推波助澜,最终促使武帝害死来自己的亲身儿子。而后,当刘据被杀,储君之位空悬时,他们就按耐不住自己的小心思,意欲谋夺储君之位,但是他们的小算盘,武帝早就有了察觉。如此,在刘屈氂还未有行动时,武帝就先下手为强,将刘屈氂腰斩。而李广利因事前投降了匈奴,所以未被武帝清算,但因其投降匈奴一事,其族被武帝灭族。

其次是黄门侍郎苏文,小黄门常融、王弼,他们三人都是协助江充陷害刘据巫蛊武帝一事的主犯,因此这三人的结局最后也是悲惨至极。首先是黄门侍郎苏文,他是向武帝谎报刘据造反的第一人,也是“协助”江充在太子宫中“挖出”桐木人的主犯,如此武帝幡然悔悟后,就将苏文活生生的烧死在横桥之上。其次,小黄门常融、王弼也没有什么好下场,皆被武帝下令诛杀。

最后是御史大夫商丘成、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北军使者护军任安,这七人虽不是直接害死刘据的主犯,但却是间接害死了刘据,他们或是见死不救,或是推波助澜,或是在平定刘据之乱时过于狠绝,直白的说,他们的死多半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听从武帝的命令,但因武帝对刘据的思念,并将这思念转换为怒火,这些曾经平定所谓的刘据叛乱的功臣,他们自然就被武帝记恨上了,并为此也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首先是御史大夫商丘成,他在后元元年,因被人诬陷诅咒汉武帝,最终畏罪自杀。其次是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他们二人因惧怕自己会像江充一样被灭三族,所以合谋决定先下手为强,欲行刺武帝,但因马何罗为金日磾发觉搏拘,武帝提前知晓,最终重合侯马通、侍中仆射马何罗被诛杀,其族也被武帝下令灭族。

再是德侯景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他们三人因擒获太子一党的要臣,并平定刘据有功,因此都得以封侯,但是之后因武帝认为他们三人是逼死刘据的罪魁祸首,所以最后以各种原因将他们三人处死。最后是北军使者护军任安,他虽没有参与到巫蛊之乱中,但因汉帝认为,任安见出现战乱之事,想坐观成败,看谁取胜就归附谁,对朝廷怀有二心,“怀诈,有不忠之心”,因此将其腰斩。

总的说,这13位跟刘据之死有关的人,他们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天子一奴伏尸百万啊!

其他网友回答

“巫蛊之祸”,造成了“功莫大于秦皇汉武”的汉武帝刘彻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人生的一大悲剧,而且太子刘据还是屈死于父亲的“逼迫”之下,那份亏欠与愧疚之心,也就显得更加的浓烈了。

同时,“巫蛊之祸”让汉武帝多年培养的接班人计划落空,更可能成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诟病,汉武帝心中又岂能不悲、不恼、不嗔、不怒、不恨、不怨、不自责……

从武汉帝怜惜太子刘据无辜遭害,特修“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 以寄哀思,就能看出他对于太子的死,心中有多么的悔恨和伤痛。

但是,却不谈不上“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毕竟因“巫蛊之祸”已有众多朝中大臣受到诛连,导致朝政动荡,再也经受不起折腾了,又怎么还能来个“伏尸百万”呢。况且,汉武帝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那些残害太子的“小人”的下场就颇为悲惨了。

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的,残害太子的小人都有哪些?

第一波报复:屠刀直指直接残害太子的那一伙“小人”(均为名副其实的小人)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后,朝中的一些奸佞小人便认为太子的外家靠山倒了,于是纷纷向太子伸出了“魔爪”。尤以水衡都尉江充、黄门苏文、小黄门常融和王弼等小人最为可恨。

因丞相公孙贺的夫人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也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于是,江充等人先是借“巫蛊事件”害死了公孙贺和其子公孙敬声、卫青的长子卫伉、阳石公主及卫皇后所生的诸邑公主。

接着,他们继续借助“巫蛊之祸”害死皇宫妃嫔、宫女以及朝中大臣达数百人。

随后,江充等小人又将“巫蛊之祸”引到了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头上,说:“太子宫中藏着的木头人最多,上面覆盖的丝帛上还写有大逆不道的文字……”

最终,造成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全都死于“巫蛊之祸”。

事后,明白过来的汉武帝既悔恨,又愤怒,自然要找那些害死太子的小人算账。

江充:被满门抄斩,汉武帝并因此恢复了自汉文帝时期已废除近百年的夷族之刑。

苏文、王弼等人:仿太子烧死胡巫,均被烧死于横桥之上。(常融:事发前,因诬陷卫皇后,被汉武帝提前发觉后处死)

还有那些在泉鸠里对太子刀兵相向者(可能有些只是一些奉命行事的小人物,算不上小人,但却因此受到牵连):均被满门抄斩。

第二波报复:屠刀指向欲拥立昌邑王为储而暗中谋害太子的那一帮“小人”(因私利害死那么多人,无论身份多么尊贵,也是小人一个)

“巫蛊事件”后,武汉帝调查发现,丞相刘屈牦(接任公孙贺)伙同贰师将军李广利,为让昌邑王刘髆(汉武帝第五子)上位,曾诬陷太子,并在“巫蛊之祸”中暗中推波助澜。

同时,内侍郭穰向汉武帝密奏,说丞相刘屈牦的夫人暗中诅咒汉武帝,同时还与贰师将军李广利合谋,欲暗中趁太子死于“巫蛊之祸”而拥立昌邑王为储。

因刘髆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所生,而李广利则是李夫人的哥哥,刘髆的舅舅。于是,才想要拥立刘髆上位,但是却害死了无辜的太子,更加惹怒了汉武帝,而刘屈牦和李广利的下场也就悲惨了。

刘屈牦:先被装在运送食物的车上游行示众,接着又被腰斩于长安东市;其妻则被斩于华阳街;并被灭族。

李广利:当时,李广利正与匈奴作战,但愤怒的汉武帝已不想顾及后果会有多严重,果断将李广利诛族。虽然,李广利因此投降匈奴,却又被匈奴人卫律杀死。

马诵、莽通:因参加镇压太子一事,均被处死。

第三波报复:屠刀指向欲拥立其他皇子的几伙“小人”(或许有些算小人,而有些只是适逢其会,撞在了枪口,可能并不算小人)

汉武帝共有6子,长子戾太子刘据(卫皇后所生)、次子齐怀王刘闳(王夫人所生,18岁已薨)、三子燕刺王刘旦和四子广陵厉王刘胥(均为李姬所生)、五子昌邑哀王刘髆(李夫人所生)、六子刘弗(幼名弗陵,钩弋夫人赵婕妤,后来汉昭帝)。

其实,在太子被害一事上,那些皇子的支持者,都或多或少在暗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在太子死后,三子刘旦上书汉武帝,表示想回都城长安进皇宫担任护卫,并希望被立为太子时,而引发汉武帝大怒,刘旦派来的使者被当即处斩,就连刘旦的封国也被削去三县。

同时,因三子想被立为太子受挫后,“喜好游乐”的四子刘胥,自然也被汉武帝所厌。

自此,仅有六子刘弗陵颇得汉武帝喜爱,也可能因刘弗陵与尧帝都是怀胎14个月有关。

但是,又因江充、苏文、常融等人与钩弋夫人多有暗中往来,是否曾暗中谋算太子也就不言自明了。对此,还有人猜测,刘弗陵可能是江充的儿子。

所以,汉武帝在临死前,上演了一出“立子杀母”的悲剧,钩弋夫人还未享受到母以子贵的荣耀,便死在了汉武帝的屠刀之下,也可能是汉武帝为太子刘据复仇的一种手段吧。

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权斗悲剧,或许就是人在追求权力上容易迷失自我的劣根性吧。劣根性不灭,悲剧必将周而复始,难以终结。 想想后来的“玄武门政变”、“九子夺嫡”等历史事件,就能看出一些劣根人性的端倪来。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巫蛊之祸,从头到尾就是糊涂账,连汉武帝本人,到死都不能确认,太子刘据到底是被冤枉,还是确实行巫蛊了!所以对汉武帝大开杀戒,不能接单地认为是为太子复仇。所谓“伏尸百万”,更是夸张了!

关于巫蛊之祸,记载最完整的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很遗憾,《资治通鉴》不是正史,是司马光个人对历史的解读,掺杂了司马光个人的“阅读理解”。所以,作参考可以,不能笃信。

巫蛊之祸发生时,司马迁也去世了,《史记》没有相关内容。所以,最权威的著作只能看《汉书》。《汉书》在有好几个章节涉及巫蛊之祸,串联对照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巫蛊之祸,江充不存在故意陷害太子,他顶多是想扩大“战果”以邀宠。江充此人跟当时的很多酷吏一样,只认皇帝,但也谈不上故意为难太子;

二、太子刘据存在行巫蛊的可能,有可能并非冤案!调查现场不光有江充,还有韩说等几方特使,互不统属,江充根本没机会造假,就连太子的老师石德都不敢确信太子是冤枉的;

三、汉武帝到死都不能确认太子是否受冤。壶关三老劝谏后,汉武帝第一次出现犹豫,但是都没有撤销追捕令,导致太子惨死。一直到汉武帝去世,太子唯一的孙子(汉宣帝)一直在牢中,甚至差点被杀,汉武帝始终没有赦免他。

汉武帝曾明确对车千秋说:巫蛊之祸什么也没审出来,但是你亲自问过,明白无误地发现了巫蛊……已经过去的事,不想追究了!

四、太子在巫蛊之祸中的举动,存在嫌疑。其实无论江充有多牛,他要想彻底切断太子、皇后与汉武帝的联络,不可能做得到。所以,刘据是有机会见到汉武帝当面解释的,江充也不具备翻天的本事,以江充谋反为由闹叛乱,站不住脚。

以上细节说明,巫蛊之祸到最后都是糊涂账,汉武帝对此一直将信将疑,可是没人替他查清楚。

那么,巫蛊之祸真的这么难查吗?这场祸乱究竟死了多少人?

其实巫蛊之祸本身不难查,我认为是以车千秋为代表的文官,达成了默契,故意不追查,拖黄了为止!

这么说是有证据的,比如审理官员之一邴吉,在他的传记就明确说,邴吉采取审而不决的手段,一直“磨洋工”,天天审案,就是不出结果,一直拖到汉武帝驾崩。

为什么这么做?很可能是所有人都清楚,太子刘据真的行了巫蛊!这个结果不能告诉汉武帝,一是对汉武帝打击太大,二是这又将掀起一场杀戮。

于是车千秋等人不断跟汉武帝强调父子情,人伦爱,太子有错可以原谅,以举重若轻的手法,拼命淡化巫蛊之祸的影响力。出于人性的本能,汉武帝不希望太子真的对自己行巫蛊,所以,即便他有所怀疑,也只能强迫自己对大臣们的做法装糊涂。可是,心里的疙瘩,也没有让他完全原谅太子,所以到死也没有给刘据平反。

汉武帝一会儿杀“太子党”,一会杀江充、苏文,又建“思子台”,又不给太子平反。这种极端矛盾的做法,其实就是“明白”与“装糊涂”,双重心理矛盾的结果。

这场巫蛊之祸到底死了多少人?

伏尸百万太扯淡,但也不算少!根据《汉书》,太子作乱与刘屈氂在京城发生武装冲突,五天死了几万人。

除了冲突,剩余的遇难者,是汉武帝“两边砍”的结果,把支持太子和反对太子的,几乎都杀光了。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遇难呢?

首先,《汉书》说五天冲突死了几万人,很可疑。因为太子手上只有数百皇后宫中的卫队,剩余的都是被释放的囚犯,根本没有战斗力。《汉书》在另一处记载也说了,战斗一开始,太子的乌合之众得不到支持,一哄而散,所以几万人应该包括死亡和逃跑的人数,绝大多数是逃亡,而不是死亡。

其次,汉武帝确实杀了不少人,史书提到的大约有十位左右。后来又杀了不少太子反对派,包括江充、苏文及追杀太子的李寿和张福昌,还有两面派任安。其中江充被灭族,太子一门被杀。可是这些数字离出说中的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相去甚远。

举个例子,太子有个舍人叫张贺,事后被处以宫刑。以张贺这种太子核心人物都没杀,说明汉武帝并没有“丧心病狂”。虽然没有准确数字记载,案件审理中,算上被牵连的家属,不会超过几千人。

所以,不能听信谣言!

其他网友回答

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缢而亡,那么,巫蛊之祸为什么会发生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汉武帝年纪大了,精神恍惚,疑神疑鬼。公元前92年,汉武帝在建章宫居住,仿佛间看到一个男子手持长剑闯入中龙华门内。公元前91年夏天,汉武帝为了养病搬往甘泉宫居住,一天中午躺在床上休息,看到很多木偶向他走来,将他围得严严实实的木偶手中都拿着木棍,最后还喊着口号,吓得汉武帝,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偏偏当时的人们深信鬼神之说,汉武帝就让江充彻查。

汉武帝

第二,卫皇后的姐姐的老公是丞相公孙贺,他的儿子目无法纪,私自挪用一千九百万钱军费,公孙贺为营救儿子,请求汉武帝准许他捉拿侠士朱世安将功补过。哪知朱世安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审讯的时候揭发公孙贺想用妖法害死汉武帝,汉武帝本就疑神疑鬼,最后命酷吏杜周审问公孙贺,公孙贺惨死狱中,此案株连到了汉武帝的两个女儿和卫皇后的一个侄子,由此也连累到了卫皇后和太子刘据。

公孙贺

第三,江充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大肆抓捕普通老百姓和达官显贵,以此试探汉武帝对他的信任程度,在知道汉武帝非常信任自己后,因为曾经得罪过太子刘据和卫皇后,所以谋划污蔑太子刘据用木偶等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

江充

第四,江充派人阻止太子刘据拜见汉武帝,导致汉武帝与刘据两父子没有及时沟通。

由于上述原因,太子刘据不肯坐以待毙,决定派心腹冒充汉武帝的使者,假传圣旨,捉拿江充,然后把江充斩首了。江充死后,刘据还是害怕,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卫皇后,用她的马车运载武士和兵器,组成了一支队伍保护自己。

刘据

人算不如天算,江充家里漏了一个小虾米苏文,他跑到甘泉宫,告诉汉武帝说刘据假传圣旨,,这时候汉武帝还是相信刘据是因为害怕才这么做的,就派使者去请太子,谁知使者胆小,在外听了一些谣言,都没见到太子,就回来告诉汉武帝说:“太子是真的造反了,我去请太子,他要将我斩首。”汉武帝就相信了小人的话,直至最后,太子走逃无路,被逼自杀,而两个儿子不久后也被杀。

巫蛊冤案真相大白后,汉武帝想到是自己错信小人,冤枉了自己的儿子,并且逼死了儿子和两个孙子,所以心痛不已,于是一怒之下,虽然说没有伏尸百万,但也把江充全族全部灭口,还将苏文放到横桥上活活烧死,江充的党羽和帮凶也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就连平定太子刘据的马氏兄弟也没逃过一死。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并给我点赞、评论和转发哦!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如何报复残害太子的小人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