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以清明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清明散文怎么写?

优质回答

雨纷纷,同上坟,齐鞠躬,欲断魂。回程车,去踏青,有酒家,唰一顿。

首先创作并不是无源之水。清明时节,作为祭祀祖先的特殊时点,必然是由此衍生出的对家里的长辈或者已经过去老人们的思绪。因此如果没有直观的经历过这些的话,可能比较难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当然就算是作为并未经历过这些的年轻人,你自己这些肯定也是有长辈的,长辈们一定经历过,只要自己足够敏感或者细心,对于人物或者事情的观察和体悟比较深刻,一样的可以写出较好的散文。毕竟这些事情是人人都会要经历到的。烟雨迷蒙的季节,细雨纷纷的郊外,正式抒发个人微妙思绪的绝佳舞台,往往都是随笔,不需要刻意的框架构思,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行云流水,看个人的因缘吧。

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

优质回答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相信各地清明祭祀,都会有不同的习俗,今天跟大家聊聊我家乡的清明祭祀习俗。

清明祭祀,是为了祭祀缅怀先祖,并祈求先祖庇佑的活动。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扫墓,关于扫墓,我们当地有这些习俗:

一、扫墓时间

我们当地扫墓,并不局限于清明当天,而是在清明之前就开始了。而且还分为了新坟、旧坟,新坟指去世三年内的,超过三年的就是旧坟,新坟扫墓要比旧坟早一天。

现在因为假期等原因,有一部分人,不分新旧坟,而是在清明节当天进行祭祀。不过在清明当天讲究比较多,老人们说是,清明当天超过中午十二点,地府大门就要关闭。所以在清明当天祭祀的,必须在十二点完成。

二、扫墓人员

因为是祭祀活动,所以家里人都要出现。不过我们当地要求,自己家的媳妇还有出家的闺女,是不能去的。这是旧时传下来的习俗,可能是以前的妇女社会地位低,造成的这种结果。

不过现在好多人家放弃了这种习俗,但是怀孕的媳妇一般还是不让去的。当地并没有公共墓地,都是看风水选出来的墓地,不是需要爬山就是需要下沟,怀孕的媳妇,家里人自然不会让去。

三、祭品

祭祀活动,祭品肯定不能少。作为给祖先的祭品,一个是钱,就是元宝、冥币、纸钱之类的,本意是让先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好。还有一个就是食物,我们那里有特殊的祭品。

蛇馒头,就是豆沙馅的馒头,上边还要缠上面制成的蛇,蛇还分单双头,据说双头蛇会更厉害。据说馒头作为祭品,还是诸葛亮发明的。至于为什么在上边要盘上蛇,民间有几种说法,一是蛇变龙,表达对后代的期许。二是蛇守墓,希望祖先安好。三是蛇沟通阴阳,能跟祖先建立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碗菜,各家不太相同,但是都有的,就是一块儿汆汤过的带皮猪肉,上边放焯过的菠菜苗。

四、祭祀

流程大概就是:祭拜,烧纸钱,放鞭炮,添土,栽葱种树。这里说说特殊的,一是添土,二是栽葱。

添土,这个习俗一直流传。我们当地都是土墓,而且每年只有清明才会上坟。一年下来风吹雨淋,坟包难免不齐整,所以大家都会把祖先的“住所”,给稍微修整一下。将杂草去除,把坍塌不平整的地方添土修整好。现在除了修整之外,还会用土,把祭祀焚烧留下的火种给彻底扑灭,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在坟前栽几棵葱,很多地方没有这个习俗,只有种树一项。至于栽葱,是因为,葱同“聪”,在先祖坟前种下葱,就是希望先祖能保佑后代,聪明伶俐。还有就是,郁郁葱葱,希望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七言绝句怎么写?能不能以《泊秦淮》为例讲解示范一下?

优质回答

要回答七言绝句怎么写这个问题,必须先说说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格律诗”。是由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近体诗这一叫法在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七言绝句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牧的这首《泊秦淮》的韵律(依平水韵)是这样的:

烟笼寒水月笼沙,

(平平平仄仄平平),

夜泊秦淮近酒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商女不知亡国恨,

(平仄仄平平仄仄),

隔江犹唱后庭花。

(仄平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他是按格式(1)来写的。但诗中的“寒”、“商”、“不”、“隔”和“犹”这几个字又与规定的平仄不符,是不是“出律”了呢?其实不是的。所以,有必要再讲讲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常用口诀,这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其内容是说:在一个七言诗之中,第一、三、五字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第二、四、六字则必须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这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

但所谓”一三五不论”,并不是就真的可以“不论”,它必须遵守不犯“孤平”、“ 三连平(三连仄)”等的原则。比如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就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该用平声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如此除了韵脚尾字之外便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如此就称它是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即“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说,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是连续的三个平声字,这同“孤平”一样,也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 “一三五不论”的话不是完全对的。

再来说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第六字,又当别论。特定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是由“仄仄平平平仄仄”转变而来,依此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

由此可见,通常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作诗过程中该应具体问题,分别对待。

以下是我以前写的一首藏头诗:美满良缘(平水韵)

美如仙女俏韶娘,

满腹经纶俊艾郎,

良日吉辰携子手,

缘来分到入新房。

【注】韶娘:年轻貌美的女子。

俊艾:指才德出众的人。

分(fèn):名位、名分。

以上是本人对近体诗的肤浅认识,说的不对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直接看书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以清明为话题的作文600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