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简介和英雄事迹(明朝大将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是不是满清入关第一大功臣?

优质回答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首诗,是明末儒将,袁崇焕,临刑前所做。词藻虽不华丽,但情真意切的悠悠衷心,扑面而来,读罢令人唏嘘感慨。数日后,袁崇焕,被押赴刑场,万剐凌迟。当时北京,万人空巷,争食其肉。唾骂之声,亘古未有。就这样,一代爱国将领,被他深爱的人民,被他倾尽心血保卫的人民,抛弃了。

当时的百姓都认为,他是引清军入关的首罪之人。直到,看到他的这首诗……。

袁崇焕做了哪些事情,让人们对他如此怀疑呢?

1、清军绕道奔袭北京。袁督师,立即入京勤王。沿途遭遇敌军,竟然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紧紧的跟随敌军,游而不击,一直来到了北京城。这一策略,大体上可能是要依托北京城,采用炮击等守城策略,避开野战,消耗敌军数量。可这一策略,怎么看,都像是他带领后金军,妄图诱开城门。

2、北京保卫战,竟然偷杀了抗金名将,满桂。这本是一个疑案,后世很多人都怀疑。没有理由啊,战斗如此吃紧,居然还能逞一时之气,扑杀大将。但依我看来,这是有可能的。满桂和袁崇焕素有矛盾,满桂多次违反袁崇焕指令。而袁某人向来,有仇必报,而又胆大妄为。对满桂起杀心,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袁崇焕办事不计后果的个性,一旦有机会,定然不放过。在战事紧急时,下令炮击满桂。况且,当时很多人做证,这种事,人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妄议的。

3、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毛文龙驻扎在皮岛,就像在后金身后,安下了一颗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有毛在,则后金不敢轻易全力进攻大明。若毛不在,后金再无后顾之忧,大明长城完全暴露在了后金的铁蹄之下。毛文龙这么重要的人物,居然被袁崇焕擅杀。从此,明帝国失去了最后的优势。

综上所述:袁崇焕应该不是汉奸,但他很多自毁长城的做法,真的是满清入关的第一功臣。

对于袁崇焕我一直想找机会说一下他,纵观历史可说袁崇焕绝不可能是汉奸,更不可能是满清入关的功臣。如何客观的看待袁崇焕,我觉得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关于如何看待当朝修前朝历史的问题。客观来讲,当朝修前朝历史,确有粉饰自己的嫌疑。但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比官史更准确的历史记载吗?更何况,我们不能低估历代史官的职业操守。这以司马迁等著名史官由为代表。因此,读史必以官史为蓝本,存疑去伪,不能全盘否定。认为清修明史不可信的论调,太过武断。

第二,关于如何看待乾隆为袁崇焕平反的问题。很多非议袁崇焕的人,均以敌人为他平反,他肯定就是敌人的逻辑来定论的。我认为这是极其荒谬的。我们要看乾隆为袁平反到底为了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其实细看乾隆这段时期的历史,我们发现他不仅仅为袁崇焕翻了案,还翻了很多案,甚至还包括公认的抗清英雄史可法,称他为“忠正”。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这些被翻案的人共同点都是对当时的朝庭忠诚。由此可见乾隆为袁以及史可法等平反,本质上为维护清朝统治,极力宣扬忠君的目的。这也就有了乾隆将洪承畴等列为二臣的行为,皆是为了宣扬要学史可法,袁崇焕等做忠臣,不要学洪承畴等做二臣。

第三,关于皮岛的作用和毛文龙的关系问题。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认为毛文龙被杀,皮岛就失去了作用。这实际上是巧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毛文龙被杀,与皮岛的作用混为一谈。皮岛对于当时的后金,具有地域优势,战略位置明显。但我们不能认为毛文龙被杀,皮岛就完了,就失去作用了。实际上毛文龙是1629年被杀,而皮岛被清军攻陷是在1637年。也就是说,毛文龙被并没有马上使得皮岛落入清的手里,反而它还继续发挥作用近8年之久。毛文龙被杀与皮岛作用实际关联,更不能把这当做袁帮清的事实来定论。以我所想,以袁崇焕的战略眼光,如果给他时间,完全可以将皮岛打造成第二个宁远城。可惜崇贞没有给他机会,历史也没有如果,袁在1630年便被处死。

第四,关于毛文龙被杀的原因。客观来说,毛文龙对以皮岛为支点的东江镇的形成,是有巨大功劳。但毛在当上军镇总兵官后,开始持功自傲,早在天启年间,对毛的质疑声便非常多,主要是滥杀难民及俘虏假冒战功,虚领军饷。而他自己则设官职,任亲人,积极做商贸活动,贩卖军马在内的禁物,对清的迁制作用极度弱化,严然一个独立小王国。本质上是基本不受中央管制的地方军阀。其秉性气质与后来的吴三桂相仿,不过是弱化版的吴三桂。我想基于毛文龙的所做所为,其被杀的主要原因,是袁崇焕想整治军纪,立威所致。

第五,关于袁崇焕的定罪是否成立。崇贞给他的罪名主要是三条,一擅杀毛文龙,二与清庭议和,三市米资敌。这第三条现有历史记载,出处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些书记载,有些没有。这些罪状粗看,确是那么回事,但细看分析,确只能得出三个字“莫须有”。从擅杀毛文龙来看,这难道不是崇祯自己许诺的先斩后奏吗?更有尚方宝剑在手。只能说袁的做法触动了崇祯那颗脆弱的多疑的心。从与清庭来看,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太极与袁崇焕互相拿不下对方而用的缓兵之际,一方积极备战,一方努力加固城防积极堆塔。这是和吗?说和的人真令人可笑。至于市米资敌,在那样的环境下,为了军饷,朝庭又没钱,你能怎么办,只是无奈之举。诸君难道没有看到毛文龙也有贩卖军马资敌之事吗?

综上,我认为袁崇焕的的确确是被错杀在历史的长河里,历史的真相也大抵应该如此。碰到没有明君之度,没有明君之才,没有明君之能却想做明君,且多疑的崇祯,这是袁崇焕的悲剧,也是崇祯的悲剧。我没有说是大明的悲剧,因为此后还有机会给大明翻身的时机,但都被崇祯的性格能力一一挥霍了,这是题外话。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青年小吏,在边关危机之际,满怀一腔热血,孤独一人往关外勘察地形,豪言:“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人便能守住山海关”。几年后,也是他固守孤城,面对遍野铁骑,与将士歃血盟誓,视死如归,以一城击退强敌,这是怎样的豪迈与忠诚……“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他在狱中的绝笔,这大概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吧!

同样是民族英雄,为什么有人说“袁崇焕不如岳飞的名气大”?

优质回答

两个人比较一般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只表达我个人观点,如有雷同,都属同道!

岳飞是南宋以来近千年、举世公认的当之无愧的大英雄,袁崇焕则是由满清乾隆皇帝钦定杜撰的“英雄”。

袁崇焕的失误这里总略的介绍一下:他主要的负作用是改变了1628年关外的有利形势,袁大人出关以前,后金由于饥荒而没有粮食吃,窘迫得向朝鲜要粮食,恳求王之臣和毛文龙谈判都遭拒绝,攻不破关宁防线,又因为有毛帅的牵制而不能绕道蒙古,非常困难。可袁大人出关后,不仅杀毛帅毁东江,私下议和又卖粮食,让后金安然绕道蒙古,使“关宁防线”报废了,从此关内再无宁日了。

他这些错误里许多都是无法弥补的,比如东江镇,在他任命的一帮当了二十几年汉奸,投诚不过一年的人把持东江要职以后,这些人又重新投降了后金,最后兵变夺取了实权,后来有叛乱,并积极策反,所以东江被搞瘫痪了不说,连山东也叛乱,满清四个异姓王有三个出自这里,还有一个是袁大人手下吴三桂。

他耗费的银子砸进了锦州这个巨坑很难恢复,当锦州被修成了鸡肋后又是很难放弃的,最终明朝最后的家底“八总兵十三万人”被人家“围点打援”了,这些也是无法恢复的。

他不策应朝鲜和东江,不仅让东江受损,朝鲜和后金结盟,更让蒙古部落寒心转而投靠后金,这样明朝在辽东的封锁圈就没有,毛帅一死后金则毫无顾及的绕道蒙古入塞。

另外,袁大人消耗的“宁锦防线”上的太多的资源,不仅导致了蓟镇无法加强而被后金突破,还导致了其他几个北方军镇的军饷、粮饷无法如数派发,灾民不能得到及时的赈济,这导致了诸如李自成这样流民和溃兵相结合的起义,最终导致了北京在遭受瘟疫以后被流寇轻易攻陷。

满清建立之初,他是不好不坏的人。

清建立一百多年之后,就是乾隆年间了,袁崇焕又成了好人。因为皇帝首先这么说了,之后领导既然发话了,相关的记录也全部按领导的意图加以修改,而可以证明袁崇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第一手资料,他长长的审讯记录也在此时被从官府的仓库里搬出来烧掉。

此后,直到满清灭亡,袁崇焕变得越来越好,因为领导的话不会错,同时有几个八旗的大官经过考证发现自己是袁崇焕的第多少代子孙,并得到官方记录的承认,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说袁崇焕是好人。

袁崇焕怎么比的上岳飞。岳飞真是掏心掏肺的为国家民族,在史书上怎么怎么分析他都木有半点私心,一片肝胆可明日月。而袁崇焕一直存在极大争议,这就是区别!

袁崇焕先是和皇太极密约,谋杀明军大将毛文龙,致使清军后方没有了牵制,清军得以南下攻打北京。又与皇太极密约,由袁崇焕背后放箭射杀明军抗清主将满桂。袁崇焕接二连三杀害明军抗清中坚,第一次杀毛文龙崇祯忍了,又杀满桂,崇祯生气了,抓了他杀了。他一条命换两条命本身就赚大了。

袁崇焕敢随便杀毛文龙吗?你有什么看法?

优质回答

先简单介绍一下袁崇焕和毛文龙的情况,就知道袁崇焕敢不敢杀毛文龙,为什么要杀毛文龙了。

毛文龙是明朝辽东守边大将,长期镇守皮岛,履立战功,拥有精兵5万人之多,由于其镇守的毛岛地理位置优越,长期受后金努尔哈赤的忌惮,使后金八旗不敢轻易深入明境,但毛文龙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拥兵自重,贪污腐败,例如上报军粮饷银,实际5万人的军队重报20万人,多余的都中饱私囊了,让本来就经济紧张的大明雪上加霜,后来袁崇焕杀毛也是以这个理由,但是毛文龙在对抗后金入侵的作用确实很大,大明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袁崇焕是明末民族英雄,刚正不阿,忠心无二,但他曾经承诺崇祯五年复辽,后来袁自己也承认这个牛吹大了,就对崇祯要求很多军饷物资,没想到崇祯不仅全部满足还赐予了上方宝剑,袁崇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到了辽东袁崇焕为了尽可能的做到五年复辽,确实英勇抗金(清),但袁为了能统管辽东战事,做了不少擅自做主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排除异己,首要人物就是不听袁指挥的毛,在五年复辽时间紧迫的特殊情况下,袁知道要想完成这个承诺必须要自己掌控辽东全部军权,袁也知道如果上报朝廷毛是死不了的,因此袁必须要尽快除掉毛,袁在自己的性格,特殊的背景及没有政治经验的情况下,以贪污为名义擅自斩了毛。

因此袁是敢杀毛的,也必须要杀毛,可以讲袁杀毛,相当于袁做了是一个拿大明当筹码的赌局,袁是要用统军大权来赌一把五年复辽的诺言,但历史已经证明,袁做错了,也赌输了,毛的死亡,让后金在侵明没有了后顾之忧,并且毛的手下大将和嫡系军队怕袁继续屠杀,全部倒戈投金(清),这是袁万万没想到的,最终五年期限将到,不仅复辽无期,并且继续丢城失土,甚至还出现后金军队偷袭北京的情况,这让崇祯皇帝不仅对袁是大失所望,更是恨之入骨,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处死了袁。

但明朝的灭亡也不是多一个袁,多一个毛的就能阻止的,而是长期挤压的多方面矛盾问题导致的。

我们现在说官职,其实官、职是分开说的,官位代表着品位,所谓品秩俸禄,而职却是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变化。中国封建时代的官制一直在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即在于皇帝们梦想长治久安,加强君主集权所做的努力。

官位分为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位,大致说来,散官、勋官和爵位一般都是虚衔,代表着品级和地位,而真正管事儿的官位是职事官。

(崇祯皇帝)

皇帝们要任命官员管理国家事物,却又不能完全信任,所以,分权制衡几乎是避免不了的。文武殊途,以文制武,这在五代十国武人乱政后,后续王朝殷鉴前朝故事所做的修正。自此之后,从理论上来讲,品级低的官员是可以斩杀品级高的官员的。

北宋是中国文化发展风向转变剧烈的时期,从守外虚内,到守内虚外,中央政府加强了内部安全建设,在官吏制度上开始有“使职差遣”的说法,以小制大。所以,中国古代,自北宋以后,官员并不是品级越高,实权就越大。

袁崇焕的官职是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另外崇祯皇帝后来还加封其为太子太保。

这个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都是职事官,兵部尚书是正二品,是兵部的最高长官,右副都御史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副职,正三品。太子少保是东宫官员,负责教导太子的,虽然也是职事官,但后期变成了一种虚衔,太子少师是从一品官员。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是“使职差遣”。

按照道理来说,袁崇焕在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以后,是要在兵部和都察院上任的,为什么跑去辽东带兵呢?因为“使职差遣”是临时派遣的职务,并且是真正的职务,也就是说袁崇焕真正的职务是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以,袁崇焕的办公室给设在了宁远。当然,北京城里的兵部,也会设一个办公桌。

(袁崇焕)

毛文龙的官位是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是“使职差遣”,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是武官官位,征虏前将军不常设,左军都督是职事官。毛文龙真正的官位是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但是为什么不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呢?这是因为皇帝真正想让他管理的事情是辽东地区的军务,于是便授予“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的“使职差遣”。

左军都督是正一品,兵部尚书是正二品,看起来毛文龙要比袁崇焕官还大。可是中国古代,尤其自北宋以后,向来是以文制武。毛文龙是武举出身,而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兵部尚书是文官,左军都督是武官,兵部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相互制衡,但兵部的尚书的地位肯定要高于左军都督。

在“使职差遣”上,袁崇焕比毛文龙的权力要大。袁崇焕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而毛文龙担任的是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毛文龙是要受袁崇焕管辖的,但是若要撤了毛文龙的官位,其实还是要请示崇祯皇帝的。至于斩杀一品大员毛文龙,袁崇焕必须要请示崇祯皇帝。

(毛文龙)

所以,袁崇焕在杀了毛文龙后,也是忧心忡忡,就写报告给崇祯,道明原委及过程,在报告的最后,袁崇焕自己请罪说:虽然毛文龙有大过在身,擅杀边帅,臣是没有这个权力的,现在臣是待罪之身,听候皇上发落。

崇祯皇帝接到报告后,也是大吃一惊,心道:这袁崇焕好大的胆子!可是当时是用人之际,已经死了一个毛大帅,难道还要搭进去一个袁大帅吗?于是,崇祯就下诏公开毛文龙的罪过,并宽慰袁崇焕。

可是,袁崇焕恃宠而骄,擅杀边帅的行为早已超出了皇帝的底线,现在不追究不代表以后不查办。别看现在跳的欢,以后不免拉清单。后来袁大帅下狱论罪,能坐实的就两条:擅杀毛文龙,私通后金。

袁崇焕带给崇祯的可能不是一场己巳之变,而是崇祯对大臣再难有信任之心。崇祯托付了一片真心,结果却是让袁崇焕肆无忌惮,毫无节制。

崇祯开始变得刚愎自用,对臣子猜忌多疑,他在位的17年间,走马灯般换了19任首辅,顺便还弄死了7个兵部尚书,以至于最后朝廷里剩下的大都是些阿谀奉承、媚上欺下之徒,把帝国管理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在这个意义上,袁崇焕事件对崇祯性格的影响从而造成对大明帝国的影响可谓深重!

袁崇焕和毛文龙谁更有投敌留辫子的嫌疑?

优质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的角度很特别,因为历史上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十二大罪有“通敌叛国”、“与后金议和”。同样,轮到崇祯皇帝诛杀袁崇焕之时的九大罪名中也有“以市米则资盗”。那么,两位明末的风云人物,一文一武,是否真有通敌嫌疑,或者说,谁更可能通敌?

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投靠后金不是明智之举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时间为1629年(崇祯二年),虽然辽东局势年年恶化,但平心而论,当时之天下之人,包括建州女真自己也没有想过与大明平分秋色,更没想过将来可能入主中原。建州之患,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疥廯之疾”。一句话,明国的国力与后金在当时是相差悬殊的。在此背景下,一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封疆大吏,一位朝廷的一品武官要说背叛大明去投被视为蛮夷的女真人,这是无论如何讲不通的。

无论袁崇焕还是毛文龙,与后金方面的私下接触都不可避免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不管是从袁崇焕以文官的角度实行其“五年平辽”的政策,还是毛文龙从其武将的角度对后金实施的牵制、骚扰策略来说,都无法避免与后金的接触。很简单,因为大明对后金虽然总体有着实力的绝对优势,但军事上却不具备对其碾压的绝对实力,反而两军之间是败多胜少,连袁崇焕拿得出手的两次大捷(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也不过是依托坚城而守,没有被攻破大城,后金的战略撤退而已。所以在此情况下,必然要用多种渠道对后金分化瓦解,那么袁崇焕卖粮食给与后金交好的部落用于拉拢以及毛文龙对后金有打击有和谈的虚实策略并不能说明是通敌行为。

军事对峙不足以断绝大明与后金的经济往来

要知道,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前期,英美一样的给日本卖资源和武器的。同样,辽东之地盛产人参、兽皮、鹿茸等为大明贵族所不能拒绝的特产,而大明同样有后金所需要的粮食、人口、技术等资源。只要有需求和利益,从来不乏铤而走险的人,虽然双方是杀得你死我活,可私下的贸易从来没有断绝。特别是毛文龙,军饷本受制于袁崇焕,那么只能自行通商,开展贸易。

简单说下毛、袁两人的死因

历史上关于两人的死因,各种猜测和议论加起来可以编一部百科全书。其实笔者认为,两人都有取死之道。先说毛文龙,不可否认其人有胆略,以百人起事,建立东江镇,拥众数万,虽然说其对后金的牵制力也许有所夸大,但的确也是后金眼中一颗难拔的钉子。但以毛文龙为代表的东江镇,实际上是一群为利益而集合起来的兵痞,忠义之心淡薄,飞扬跋扈,谎报战功,目的就是榨取朝廷的军饷和利益而已。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查查东江镇历年给朝廷报的战果,人头数加起来都超过数万了,整个女真人都没那么多给他们杀。如此之人,若在你的麾下,你杀与不杀?何况,袁崇焕即使不为自己立威和掌握兵权杀他,那袁崇焕背后以祖家为主的辽西军事集团又能容毛文龙的东江镇来拆分自己的军饷吗?

袁崇焕,这个普通人眼中的英雄,结果被自己的皇帝处以凌迟。这个确实有点惨,但要说冤,那也冤不到哪去。袁崇焕此人,长期把持辽事军政,俨然成为辽西军事集团代言人,那“五年平辽”是把崇祯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那所为的“宁远大捷”,不过是坚守不出,用火炮攻击使得后金无法攻城,结果被人家将后勤基地觉华岛攻陷,屠杀军民万余人。后来后金绕道入关,在北京城下烧杀俘掠,他带领精锐官兵,又不及时驰援,认为后金抢完了就会走。这样的人,朝廷不让他背锅谁背锅?即使在今天,也妥妥的上军事法庭好吧。如果说袁崇焕死得冤,那华觉岛上和北京附近被后金屠杀和俘掠的数十万百姓官兵又冤不冤?

所以说投靠后金,在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崇祯前期是不可能的,但两人也没有那么伟大,和一般的大明末期文臣武将一个D样,各有取死之道罢了。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两人不死,那么是有很大可能成为“带路党”的。

我认为这二人都不能去投降后金!先说袁崇焕。崇祯继位后立即启用袁崇焕,平台召对皇帝脱下裘皮大衣给袁披上,这是做臣子莫大的荣耀。崇祯封袁为蓟辽总督,赐尚方宝剑,要钱要粮要兵,无不答应。朝廷给了袁极高的待遇。皇帝对他又是无比的信任,且在袁骗杀毛文龙后也没有怪罪他,袁崇焕为什么要投降呢?后金虽兵强马壮,对大明虎视眈眈,但当时明朝依旧是天朝,依然是正统,周围的属国也依然臣服,大明的国力也是后金无法比拟的,即使后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逐鹿中原,更没有想到能取而代之。袁没有任何理由投降后金!而且袁是读书人,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投降对于一个士大夫来说是比死还大的耻辱,至于最后清取代明,那是几个历史关头的 巧合,就像现在买彩票中奖一样。至少在当时没有一个人会预见清朝会取代大明!所以说袁没有任何理由投降后金。再说毛文龙,此人是一武将,占据经营皮岛多年,打仗勇猛,爱兵如子,带兵有方。天启帝也赐予他尚方宝剑,屡次袭击后金,每战必胜!他也不可能投降后金的!切没有必要。即便袁矫旨杀他时他也没有丝毫反抗,引颈就死,表现出一个忠臣气概!请问,这样的人会投降吗?综上所述,袁与毛二人都是晚明时期的忠臣良将,2人都是不会投降的!

明末熊廷弼和袁崇焕谁死的更悲惨?有何相似之处?

优质回答

袁崇焕更惨些,剐了几千刀,熊廷弼只是砍头,但传首九边了,说冤枉袁崇焕更大,毕竟在袁崇焕手里没有丢掉国土,崇祯还能安稳的当皇帝,而且从前线回援京城时只有袁崇焕的军队取胜了俩场,其他军队一律败北,就算是这样崇祯也没有放过他,不让军队进城休养,皇帝召见他都是通过吊篮进城面圣,进城就被抓。

当时外有有袁崇焕抵挡后金,内有熊廷弼镇压造反,至少暂时是安全的,而且一段时间闯王都快被压灭了,如果不是崇祯犯浑杀掉袁崇焕,后金与明的胜负还很难预料。

熊廷弼是由于前线被围,而当时闯王被熊廷弼杀得只剩十八骑,基本扑灭,所以才将剿匪的人马调出关外,解关外之围,但熊廷弼把军队搞没了,而且败得非常难看,所以熊廷弼不算很冤。

袁崇焕死的惨,熊廷弼死的冤。

汉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袁崇焕将军的后人,现在过得怎么样?

优质回答

误国资敌的被你说成民族英雄。米市资敌、私通敌酋、矫诏杀将你能洗白哪一条?用战绩人头斩获来说话辽东军可有东江军的十分之一?用军饷来说话东江军人均军饷可有辽东军的四十分之一?一介白身的袁崇焕胞弟袁崇煜的巨额不明财产哪来的解释一下?是谁排挤客军和拒绝崇祯派监军并主导了辽东军军阀化的?是谁裁撤蓟州军2万并在己巳之变时赶走了蓟辽总理刘策和驱逐了蓟州军让八旗不损一兵一卒过了蓟州天险?是谁在宁锦之战贪污满桂和赵率教军功被天启撤职的?是谁提拔的刘兴治矫诏杀死了陈继盛血洗了东江军的抗清高级将领并投靠皇太极?在孙承宗被打压时而袁崇焕又有为魏忠贤修建生祠的污点靠什么搭上了钱龙锡?广渠门之战袁崇焕有近四万明军精锐(九千关宁铁骑、祖大寿二万辽东军精锐、王承胤一万明军)打近二万八旗(莽古尔泰和豪格的正蓝旗21个牛录、多尔衮和阿济格的襄白旗30个牛录、阿巴泰和多泽的正白旗15个牛录)怎么就变成了九千破十万?广渠门之战既然打赢了为什么没有人头斩获?为什么东江军能打残襄蓝旗33个牛录让襄蓝旗(仅次于努尔哈赤时期正黄旗45个牛录或皇太极时期正黄旗40个牛录)成为八旗之末而袁崇焕却差点被莽古尔泰近六千人击溃还要靠京营的袁信、施弘谟才击退正蓝旗?

题主是想扩大民族矛盾吗?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整个中国文化史是一部斗争,融合,融合,斗争,再融合。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它一定的阶段性,中华民族里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历史性,都有各自的民族英雄。所提的英雄都有对各自民族发展的巨大贡献。至于袁崇焕的历史定位是早已明确了的,是不是汉民族的最大英雄应该还有些差距。最大的民族英雄古者始皇帝赢正,今者伟大领袖毛主席。前者对中华文化统一与继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者推翻了压在劳苦大众头上的三座大山,领导并带领中华各民族人民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两者的功绩彪炳千秋,辉耀万代。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袁崇焕简介和英雄事迹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