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型人格的特点(逃避型人格形成原因)

逃避型人格是如何产生的?怎么克服?

优质回答

逃避型人格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

这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成长经历等因素有关系。

要改变,只有一条途径,就是坚定的行动,其他的都是没用的。

如楼上所说,逃避型人格多是曾经经历了一些创伤性的事件,事件出现在我们尚未拥有应对它的成熟能力之时,于是当时的我们选择回避其。却不想,后来慢慢地,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了这种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回避型的人,多是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某事的个人主观上的把握)不足、自信匮乏,甚至是安全感缺乏的人。曾经的那个巨大的挫折,一击即让自己感到十分无助、无能、无奈,这种感觉慢慢深入成自我概念中,变成一种歪曲的自我认知,使得遇事时,即便没有去尝试,就已觉得无可奈何。回避成了一种应对困难的习惯,也成为了个人的舒适圈:回避比挑战更令自己熟悉,而选择挑战则意味着面对陌生,跨出了舒适圈,很可怕。

改变逃避的习惯,最直接的方法是慢慢扩张个人的舒适圈——由全面逃离,转变为稍稍去“窥探”挑战的“模样”(事件真的那么可怕吗?它对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再而,尝试围绕困难做一些细微的尝试……(行为主义心理学称之为系统脱敏)循序渐进,建议不要立刻进行180度转变,一下子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如此做失败的话就很难再积累勇气去挑战了(这种突然将自己完全暴露于恐惧的环境称为“暴露疗法”、“满灌疗法”,一般需要有专业人士在场才会使用,否则遇到危险情况难以进行挽救)。

如果想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根除根源性问题来解决这些表面上的问题,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想想看,自己持续了这么多年的逃避,想要改变,是否也需要一段时间?)。

首先,在引发逃避倾向的时刻,或是之后,进行反思:自己现在碰到的困难真的是那么可怕的吗?还是,这件事勾起了以前的一种熟悉的感觉,让自己感觉非常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说明:大多事件是不足以让现在的自己那么害怕的,它之所以变得很难去尝试,多半是它勾起了原始的那种创伤性的感觉,这种原初的感觉往往是逃避当下事件的起源)?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的反思后,我们会挖掘到根源性问题。接着,我们可能会感受到非常大的负面情绪体验,因而建议找一个朋友来倾诉以寻求心灵支持,告诉他们“可能我不需要你的建议,我只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听我说,在我感觉难受时给我一个拥抱就好”(一个人面对那个问题,往往是很难得,在问题面前我们又仿佛变成了小孩)。关键是,要不断找出那个原初事件的积极意义,以平衡它在我们心中的消极看法,唯有平衡了,我们才可能去接纳它,然后重新收回放在上面的心理能量,去全力成长。

祝你成功!

逃避型人格在恋爱中会遇到什么阻碍?

优质回答

在恋爱中,会遇到阻碍很多,比如说明明喜欢却不敢去表白,喜欢逃避现实来掩盖自己的内心,如果是在恋爱中,两人之间出现什么矛盾,就会选择逃避,让另一方很受不了,这样的性格在恋爱中是很难持久,也很难走下去有结果的,所以还是需要改一改,增加自己的自信,可以让恋爱顺利的进行到底,这仅仅是代表我个人观点,谢谢邀请。

这种性格谈恋爱很难,累死人不偿命,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类性格不是那种会主动的,恋爱中往往都是被动的,遇到一点事就会毫不犹豫退避,让爱他的人无所适从,费心费力费时最后不落好。

逃避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发表意见,遇到事就会沉默不语不主动不解决,更重要的是这种人很冷漠,对其好会很欣然接受,但是过后很快就会忘记。

两个回避型的人能走到一起吗?

优质回答

《如小蓝情感在线》观点:

两个回避型的人是不能走到一起的。

都躲着对方,都没有勇气面对对方,都等着对方妥协,是没有结果的。

除非有一方想明白了,主动出击,那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一段感情里,往往两个性格脾气都相似的人不容易建立一段感情。而往往性格脾气相反两个的人却能够彼此互补适应对方。没有示弱的勇气就没有走下去的曙光。

所以,在你考虑着对方何时才能示弱的时候,或许对方已经决定了要离开,要放弃。所以,在机会面前,不要犹豫。

祝你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谢邀。我想两个回避型的人很难走到一起,因为很少沟通,心窗打不开。但还是要看缘份,有缘才能相聚。

谈恋爱莫名其妙就半个多月不联系不说话的男人是不是回避型人格?

优质回答

除非极特殊情况,否则情侣之间没有长时间不通话的,现在干什么工作能忙到这个程度啊,在十万火急的一线战斗吗?就算是忙的不可开交,三天两头打个语音电话也不至于没时间。所以你要谨慎观察。

你好,我是自由老爹。看了你提出的问题觉得有点儿让人莫名的跟你一样的心情有点儿沉重。。和男朋友谈了大半年。时间已经不算短,彼此的性格脾气和爱好应该有所了解。可是为什么呢?可以看出。在你们的交往中,缺少一种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同在一个城市见一个面是分分钟的事,可是你们平常聊联系都是微信图片打字。而且很少语音,这样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也会有所疑惑。要说对你没感觉吧,也不可能。当你提出分手他还哭。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他心里有难言之隐。

如果他是不善言谈的人那就会把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放在心底,谁能打开那扇门,谁就能看到那个世界。其实我觉得你不可顾虑。不同的男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你完全可以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跟他交流。如果说他工作忙那只是借口罢了,虽然他不舍得离开你。其实是你还没有完全走进他的内心,他的世界之门需要有人叩开,只不过你没有钥匙。建议题主用一种轻松愉快而单纯的方式。主动一些即可。这里顺便祝愿题主心想事成。

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优质回答

回避型人格障碍,也称为逃避型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1.极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感觉到自己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有这类人格的人通常对社会与关系有很大的不安感。

所以,形成这类人格的通常是为什么呢?

1.家庭教养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婴儿就已经受家庭教养与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依恋模式,具有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属于非安全性依恋,当他们与母亲分离的时候很少表现出抑郁,当母亲想主动引起他们的注意时,他们仍然表现得很冷漠。甚至他们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厌恶巨大,因此自己有更多的罪恶感,于是回避也是出于此。

2.自卑心理。一个人由于现实中或假想中的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等)而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自卑心理产生通常是因为: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低估自己;“我不行,我不能,我没办法”的消极心理暗示;外界各种挫折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无法跳脱过往的失败。

那么,该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1. 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回避型人格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交朋友的计划,从低难度逐步加大难度,逐一攻破,克服人格交往障碍:从与身边亲朋好友的交流到社交关系中其他关系的交流,从每天十分钟交流时间到每天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在这过程中可以找到一两个自己信任的亲人或是好友,来协助与监督自己完成自己设定的计划。

2. 消除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消除自卑心理,你可以这么来:

①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哪怕以人为镜,也要积极看待他人的评价,在接收到他人评价的时候,要重新客观评估。

②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面对一个新项目的时候,可以这样告诉自己:“别人能干,为什么我不能,我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啊,我也可以干的啊”;“我虽然没有接触过这种事情,但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我可以的,哪怕失败了,我也会在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接触中做得更好。”

③正确对待过往的失败与挫折。为了给自己更多积极的情绪反映,可以适当地把失败或挫折归因为客观因素,让自己越挫越勇,况且失败一次,不代表就永远失败。

3. 寻求外界帮助

当自己努力也无法跨越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时候,可以寻找外界专业人士的帮助,那么也促使自己可以得到更好更专业的帮助。

祝生活愉快!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瀚思专栏·心理笔记侠·郑燕云)原创,转载请联系。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

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也被称为焦虑型人格障碍,有此障碍的患者最大特点,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来自于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明显出现无力应对的状态(心态或态度)。其实回避人格障碍的患者与健康人格的区别就在于健康人面对的是现实,而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回避现实,也就是两种态度是相反性的方向来面对现实。而在现实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事情我们未必认识或者清楚,这就需要我们直接去解决或了解这一问题,比如我们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如果遇到一些有困难或很难以解决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都必须硬着头皮也要去做,而回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身。

其实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如果在某些问题上我们很明白其道理是什么,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害怕,甚至产生恐惧的感觉来回避他,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性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上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没有体验过或者经历过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回避性的状态能够得到很大的缓解,甚至可以在一定限度之内而无碍于我们的正常生活。

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回避性人格障碍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症状,而这种症状的体现是病态的作为症状的回避,跟作为一种应付策略的回避是不同的,比如我们想找异性恋爱当见了自己喜爱的人而不去表白,老是采取躲避的行为这就是症状性的回避,属于病态心理或精神障碍的范畴,而不是策略性的回避。当我们见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与其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发现打不过他就逃跑,那么这种逃跑就是策略性的回避,为的是我不去挨他的揍,虽然这种逃跑不太光彩,但不是病态,因为逃跑是有目的的,而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减少一次皮肉受伤的痛苦,甚至产生更大的伤害。

另外需要提示的一点就是回避型人格障碍,一般都会引发社交恐惧症或更大范围的恐惧症状,其他心理性质的障碍也有可能发生,所以说回避型人格障碍可以严重的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不过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有一个突出的症状表现,那就是回避行为的体现,由于这一回避行为的体现,往往患者就不愿意主动就医治疗这种障碍,这也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的一个特征,因为上医院就医就要与医生接触,与医生接触就有交流而回避型人格障碍是很抵触与陌生人交流的,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这也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一个特征。

因此,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面,首先患者要有自愿或者企求性的心理去进行心理治疗,或者到专业性医院就诊,这一自愿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自己非常愿意治疗自己的病症。另外还有一点不可缺少,就是主动性,虽然是自愿的,而且是发自内心的,但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也就是主动的到治疗机构去治疗病症,不要有任何的外界劝说等要素的存在,尤其是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只要这两样自愿、主动的意愿存在,采用心理治疗的行为治疗的方法,其治疗的效果就愈好。

心理治疗当中的行为,治疗的方法主要采用肌肉放松的技巧,在心理治疗上也成为进行性松弛,其理论是当一个人处于全身肌肉松弛状态的时候,其患者的焦虑和造成害怕或恐惧性的回避等级类的情绪反应便相对的减弱,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特定情绪性的交互抑制,我们一般在采用放松肌肉的自我训练当中,同样使用生物反馈仪作为辅助的手段,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在许多病症的案例当中都有实践后的治疗效果证明。

如果采用服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回避现象的出现确实能够得到很大的缓解,减少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面对一些问题产生的害怕、恐惧、困惑等心理反应性作用,需要提示的这些,包括所服用的药物和采用的治疗方法的运作,必须是精神或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果患者的病症较为轻治疗的病程可能就会短一些,如果患者的病症较为重,治疗就需要一段时间,这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接纳与理解程度,加之以重新的学习认识到这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如何应对这种心态的出现,使患者更好的掌握部分心理或精神学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患者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逃避型人格的特点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