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黛玉听到牡丹亭唱词后为何落泪?
《牡丹亭》是表现才子佳人的爱情,虽经曲折而最后得以团圆。特别是“良辰美景奈何天……”,是丽娘见春色迷人的美景而思春伤春。
杜丽娘当时感觉自己的希望越来越小,而林黛玉用自己的体验来欣赏它,因为她是寄人篱下,未来如何自己一点都把握不了,她的梦想,能和宝玉成婚,但这个愿望也是那么的渺茫,故而引起共鸣,伤心落泪。
二、林黛玉进贾府的语言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的语言艺术
引言:
《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林黛玉则是这部巨著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她作为一个才情出众、敏感多情的女孩,不仅通过自己的言辞和行为展现了独特的个性,更以她的语言艺术征服了众多读者。林黛玉进贾府的语言艺术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表达情感的艺术
林黛玉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她常常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她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她独特的情感转化为美丽华丽、动人心弦的语言。这种表达情感的艺术使得她的话语总是充满诗意和感染力。她的每句话都像是一幅画,勾勒出她内心深处的世界,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让人为之动容。
例如,当宝玉问林黛玉是否真的哭倒了一座城时,她回答道:“那有什么稀奇的?我又不曾哭翻了天。”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悲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语言艺术使得林黛玉的情感更加真实可感,让读者对她的遭遇产生共鸣。
描述景物的艺术
林黛玉不仅习惯运用华丽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她也擅长用绚丽的语言描绘自然和环境。她的语言艺术在描述景物时显得尤为突出。她常常借助富有画面感的描写,将琉璃厅、草堂等地方描绘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以琉璃厅为例,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描绘:“只见那厅如舟如舫,上面的盖子如頂雷轰门,台上台阶高二尺,活龙都要出池一两遍方得壮胆。”通过这番描写,林黛玉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雄伟壮丽、神秘莫测的琉璃厅。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批判社会的艺术
除了表达情感和描写景物之外,林黛玉的语言艺术还常常用来批判社会。她通过尖锐的文字抨击了儒家礼教、权贵和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她的语言锋芒毕露,行文犀利。这种批判社会的艺术不仅让她成为了一个反传统、反权威的形象,也让她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举个例子,当贾母提到自己小姐的出嫁事宜时,林黛玉深深地感叹道:“偏有那许多娃儿,落在大正月里好生添热闹的。也只亏这东张西望的光景,蒿子街坊点灯的意思。”这句话虽然带有讽刺的意味,却又极为贴切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林黛玉通过她的语言艺术,让人对社会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哲理思考的艺术
林黛玉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不仅表达了情感、描绘了景物、批判了社会,还展现出了哲理思考的艺术。她常常通过深刻的言辞探讨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道路。她的话语之中蕴含着对人性、命运、爱情等诸多问题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和思索。
例如,当宝玉问她对生活意义的看法时,她回答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平富贵多少,不过如梦幻一场,不在世上一住,抱残守缺,贪生畏死,这也不过还是个不中用的人。”这句话既道出了她对富贵于生命的看法,也反映出了她对虚无的思索。这种哲理思考的艺术使得林黛玉的形象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林黛玉进贾府的语言艺术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她通过她独特的言辞和修辞手法,成功地展现了她的个性特点,并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她的语言艺术充满了美感、感染力,并且常常运用在表达情感、描述景物、批判社会和哲理思考等方面。不论是当年的读者还是今天的读者,都对林黛玉的语言艺术赞叹不已。
三、葬花吟让人落泪,林黛玉为什么要葬花?
她忧愁自己的身世就像这落花一样脱离了树木的呵护,想到自己寄住在外婆家里,得不到周边人家长般的关爱。
不想让这些花儿像自己一般随意飘零,孤苦无依,想着落叶归根,就把它们给葬在了土里,希望它们化掉变成肥料(嘿嘿)。
同时也是在通过花的归宿,来寄托自己也梦想着将来也有这么一个好的归宿和结局。
可惜造化弄人,可怜可见,林妹妹最后还是被大脸宝给折腾的香消玉陨,落得个 玉带林(倒着读林黛玉)中挂,金簪雪里埋。
四、第二十三回黛玉听曲落泪的唱词有?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说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都是昆曲牡丹亭的句子。
五、心酸落泪的生肖?
十二生肖里会心酸落泪的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