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菊花》(黄巢)的赏析?
黄巢《菊花》诗歌鉴赏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黄巢灭了哪几个千年世家?
有五姓七望中的崔、卢等世家。
在黄巢攻克洛阳和长安两京后,对唐朝的官僚世族集团展开大肆的杀戮,向五姓七望中的崔、卢等世家,直接被黄巢的军队灭了满门。
因为在中唐以后,这些世家门阀的精华子弟大都逐渐迁居到两京附近,以方便交际和入仕。但是这种聚集也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诗云: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世家大族的的精华子弟们被屠杀殆尽,即使有一部分幸免于难也不复从前之势,于是曾经垄断大唐官场的世族们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黄巢沟真的是挖出来的吗
是的,唐末天下大乱,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派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挖掘,欲掘开乾陵。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无功而返。
黄巢沟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主峰西侧。该地还埋葬着武则天的乾陵,距古城西安76公里,乾陵修建于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黄巢为什么杀了多少人
为了生存,选择抛弃别人的生命,形成了反人类,文明社会是不容许的。官兵前堵后追,通过杀人来示威。经过大多的战争,食品的缺乏,尤其蛋白质的获取,人就成为了主要来源。按以往的考察,黄巢军队里有一个大概几百人的专门以摄取人做为食物的队伍。杀人无法统计,一般是按他们到达的地方人口稠密程度以及黄巢军队食用量来确定。
黄巢和白起谁是杀神
杀神是黄巢。
白起,号称人屠,长平之战,白起大破赵军,因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余万。
黄巢,有黄巢杀人八百万的恶名。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曾以人肉作军粮,黄巢亲手导演了一幕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间惨剧,其规模之大,手段之卑劣,足以让从古至今,全世界最丧心病狂的杀人恶魔也感到羞愧。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是什么意思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意思是“即使现在没有有所作为,但只要在朝自己的志向努力,在有朝一日也许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最后结局:
宋江一开始不愿为贼,只想效忠朝廷,志向却发生了改变,可后来还是被招安了,最后也是失败告终。黄巢最开始的时候参加科考,也没想过造反的事,后来黄巢起义失败了,但他坚决要推翻昏庸无道的朝廷这点志向坚持不变。
敢笑黄巢不丈夫什么意思
1、正解是“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遂”,读音为suì,有称心、如意、成功等意思。这句意思是有朝一日我宋江实现了自己远大志向,谁敢嘲笑黄巢不是大英雄呢?
2、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大齐政权、首创高层换届制度和四相制、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大幕。
3、黄巢出身富商家庭,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宋江感慨自己身怀抱负,却壮志难酬。因杀阎婆惜案被赐纹双颊,发配江州,脸上留下了一辈子洗不掉的罪犯的耻辱符号。此时此景的处境,让他想起了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于是写下了《西江月》词。
如何评价黄巢起义
《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据不完全的最保守统计,这一年里,黄巢的“起义军”至少吃掉了三十万老百姓。 黄巢拉起的队伍,在行军作战中病死、饿死、战死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黄巢起义虽是农民起义,但这种恶行已经失去了农民起义本身的意义,如果比喻成暴乱实际上更为形像一些。黄巢不得民心的行为是得不到民众的支持的,所以失败也是必然的。虽然也加速唐王朝的灭亡,但中国历史从此又进入一个更加纷乱、连连战火的五代十国时代。受苦受难的最终还是索然无辜百姓。所以黄巢起义并不值得推崇,更不值得宣扬。
题菊花 黄巢 是什么季节
题菊花描写的是寒秋季节,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
《题菊花》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创作的一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三。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
敢笑黄巢不丈夫是什么意思
意思:自己现在虽然不得意,但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敢和黄巢相比。出处:《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诗中的黄巢是唐朝末黄巢起义的那个著名的农民军起义领袖。他写的诗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词的上片自述身世抱负、语句通俗直言不讳。“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二句显示出宋江对自己文才武略的自信心。下片写遭受迫害的词人,记述词人受到官府的酷刑后,又变成了流放犯,被发配到江州,郁积在心中的愤懑因酒醉喷发而出,豪情纵横地抒发了他深藏于心中的不凡怀抱。
关于唐末皇帝电影黄巢起义的
《黄巢之乱》
电影讲述了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唐朝的黄巢之乱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